浅析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现状与对策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国家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农村贫困人员的救助,这种救助在民生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性,属于新型社会福利。农村低保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稳定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很重要的作用。此项制度属于民生,关系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中央极大关注。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1]

  我国农村低保投入资金逐步增大,受益的贫困农民范围逐渐扩展,而且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趋于完善。目前,此项制度的实施已经取得成效。

  一、农村低保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缺陷

  1.由于农村居民覆盖面大,财政支持的资金有限,农村低保资金不能够完全实现应保尽保的目的

  因为农村低保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自筹,但是几年农村低保的投入不断增多,而中央财政补助不足以弥补缺少部分,这种筹资机制渠道狭窄,地方资金的缺口又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人多钱少的局面经常发生,许多地方的贫困村民被据政策之外,农村低保政策不能真正有效的施行。

  2.享受政策的对象难以确定

  按照国务院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但是,家庭人均年收入核定标准、低保金的发放公正性与核定方法科学性有待规范,许多原因致使应享受低保政策的家庭被拒之于低保门外。[2]

  3.应退尽退情况执行困难

  由于低保制度不单纯是享受低保金,医疗救助、子女教育等方面也有很大的福利优势,因此已经被纳入低保范围的家庭,即使收入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也不愿意退保。形成福利依赖,甚至因为强制退保跟工作人员产生矛盾冲突。

  4.工作人员力量薄弱

  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扩展,被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工作量也极大扩展。在原有救助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民政部门的工作量随之增加。由于基层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投入力量不足,难以完成现有的大量工作,例如实地调查、核实、公示、上报等工作,几个工作人员满负荷工作也完不成现有工作,只能应付对待,极大地影响了低保制度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建议

  1.保证农村低保资金的投入

  为了保障农村低保的资金支持,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的基础上,必须多渠道筹措经费,最大程度的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首先,地方应该确定应保范围,以此作为向中央争取财政补助资金的基数。其次,地方应该不断增加对农村低保的投入,在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变化的环境中,时时调整信息动态,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基础上,保证低保金足额到位,加大低保方面的投入力度。第三,在财政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更应该采取其他方式的筹资,比如,做好低保制度的宣传,吸收社会捐助等方式。这样做不但缓解了国家财政风险,更能有效的倡导社会各阶层参与到农村低保,更确切的说是社会保障工作中来。

  2.合理确定享受政策的对象

  必须不断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在确定低保对象时,应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比如,贫困原因,贫困程度,确定收入标准;同时对已确定的对象应加强时时监察管理,以保证最有效的使用低保金。每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进行核查,使低保工作更加规范化,避免“人情保”、“关系保”等低保金腐败现象存在。首先要做到规范操作程序,不给腐败状况留有滋生的环境。其次,确保低保金发放环节的科学、安全、及时。再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规现象的发生,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内部监督,必要时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舆论要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工作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3.制定可行性政策,准确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我国是民主和法制社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运而生,作为政府行为的社会救助,也由政府实施而且负有管理与实施责任。我国应该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以保证这项制度在生活中的贯彻落实,确保公民充分享受这项基本权利。[3]

  首先,在困难的时候找政府,是居民应知晓的法定权利,而不应该总是求助邻居和亲属,这也激发了他们申请低保的积极性。其次,应加大农村低保制度的宣传,使低保对象具备充足的低保知识,掌握一旦不符合低保条件,及时退保,不再无条件享受国家这项救助,给更多应享受低保政策的居民留出名额。

  4.加大低保工作的投入力度

  首先,完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健全,是完成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保障,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低保工作和承担社会救助等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救助业务。

  其次,保证工作经费充足。民政部门应将低保工作经费作为刚性经费,实现不但人员充足,而且也有钱办事,解决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交通用具和岗位津贴等问题。

  作为救助性的农村低保制度,应与生活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其他救助项目形成一个系统体系,改变目前主要的救助金形式,建立长效机制,使贫困居民的权力得到保障,并且实现逐步与城市救助体系接轨,形成城乡救助工作的一体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建平袁叶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与路径选择曳袁河南社会科学袁2013年2月.第21卷.第2期.

  [2]王宝杰袁叶浅析我国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曳袁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10月.

  [3]张俊娜袁叶政府在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责任曳袁河北企业袁2012年第4期.

  文/刘金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