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活动。学生具有能动性,他们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依附的实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啊,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知识,重要任务,心理训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活动。学生具有能动性,他们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依附的实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啊,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使学生获得心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学理论教育,不主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但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中丝毫没有心理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会渗透大量的心理知识例如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品质、能力、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心理知识是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的基础。
使学生发展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多种方法开发、提高学生的潜能,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适应力、自制力等能力,使学生得到发展。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训练、咨询、辅导等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等智力品质;可以形成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等非智力心理品质。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传授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就其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来看,可以说是一种方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心理方法是用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观察法、记忆法、思维法、创造法、心理调适法、心理激励法等科学有效的心理方法。
正确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这种综合性既体现为多途径、多措施,也体现为多手段、多方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团队工作、行政工作、班主任工作等都必须注重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在教育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游戏、娱乐、登山、野营、军训及其他主题团队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各种教育活动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使学生有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
利用环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各种规定、公约和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办学宗旨、发展战略、校训、校歌、学校校风等精神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熏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文/孙旭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