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因此课堂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就是实现这种动态信息交流的行之有效的的途径之一。本文对如何进行设计提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才能科学有效呢,我认为,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导入新课袁提问要讲究艺术

  新课导入是一堂思想品德课的开端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讲求提问的艺术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地设计提问。例如:在讲法律常识时,可以模仿电视节目“警界”的悬疑故事形式开头,在讲党的领导的有关内容时,就可以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兴趣会马上调动起来。

  二、问题难易要适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不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

  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

  三、问题要有坡度

  那么,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咱们如何攻克呢?可以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如在讲八年级的“财产留给谁”这一课时,我就用的滚动式的案例的方式,先只讲故事的梗概,将基础知识串连起来,随着案例的一步步复杂,涉及的知识就越来越难,学生在悬念中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四、设计问题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提问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问题,把学生感兴趣而又能反映知识点的材料搬上课堂,就能达到既提高学习兴趣,又运用知识的目标。例如在讲“维护民族团结”这一知识点时,我先用幻灯片出示了一系列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图片,学生对这一事件是非常关注的,图片一出现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然后我再设计问题:打砸抢烧事件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种分裂活动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应怎样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这样设计的问题就能达到“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材料联系起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问题的广度尧深度要适当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需要深入理解,透彻分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超纲的不宜多讲。

  设计问题时让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教材中有些知识是一目了然的,对这些知识的提问通常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或者只做“是”与“不是”等简单判断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在书本上找到,或随口可答,一般只作为一系列问题中的起点问题,用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设计问题时抓住学生思想上的矛盾袁让学生在矛盾激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遥

  现在的学生思想异常活跃,社会上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在其思想上都会有所反映,因此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上往往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困惑。比如在讲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时,学生在认识上会有这样的想法: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那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公有制的企业很少而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或者个体经济形式呢?既然非公有制经济能够极大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我国不完全采取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呢?对这样的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本理论,有意识地激发,并加以正确的指导和提示,就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一定要注重其有效性。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文/吴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