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摘要:新时期的“文艺复兴”其重点在于对人才和人性的认可和重视,人之所以为人,恰恰是有了文化背景相同、民族情感共同的社会责任感,要培养具有现代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中学校园是一个重点场所。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可以说就是从中学开始系统地建立起来,之后会随着对生活的认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加深而深化认知,所以中学时代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

  关键词:历史教学,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法,到了现代更是把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放在了一个关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的位置上。如何在中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将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深入学生内心深处,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1]

  一、溯本清源袁寻找社会责任感的源头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因为共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过程,在发展阶段都会产生相同的社会认知,所以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也相应的会产生趋同现象,社会责任感的萌发和发展,正是因为有了相同的社会心理,才会在一定地域之内、一定时期之内,出现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世界经济文化大潮的冲击,我国在面临迫切需要改革的时期,尤其需要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学生高度的民族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才能将中华民族带入到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2]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都伴随着战争、压迫以及侵略,这种固有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让中学生的历史教学很容易就走入歧途。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过多地强调历史事件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有过于激烈的情绪,而如果淡化历史事件,又不符合大纲教学的要求。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找到一种理性看待历史的教学基调,从心理和情绪上来平复学生的负面思想。优质的历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基地,也是学生打开思维、迈出国门的窗口,理性看待历史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的必修课,感情上我们保留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但是理性上一定要认识到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世界之林的成员,无可替代。历史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中学历史除了教给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理性思维之外,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发展多样性和逻辑进步性,都是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值得后人深刻思考的内容。

  二、一衣带水袁传递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新课改对于历史教学方面的要求,从了解历史事件过程,发展到今天的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其中饱含的意义就是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自身有着特定的发展规律,中学历史教师要认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捋顺发展节点,让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现象,从中分析出现代社会应当持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教学的重点并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历史重担和历史责任感,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如何将社会责任感传递下去,是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的社会热点。

  要取得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除了给学生推荐历史方面的电影和电视剧之外,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要了解我国的真实历史(电影和电视剧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改编),书籍是最好的途径。中学阶段的历史科目虽然一定不参与中考,但是各地不同的招考方法和规定科目的分值都不相同,在一些省市地区历史成绩虽然不足以动摇中考成绩,但是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应该因为是不是考试科目而有所区别。历史课程的内涵绝非单一,而其中的关联有时候被历史事件遮挡,会产生混乱,历史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分析清楚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这对培养现代社会责任感有着连贯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历史观,在尊重他国历史发展和文明成果的角度上结合当代国际局势变化,认清现实,根据朴素的国际意识来参与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革活动,并且养成国际竞争的意识。

  三、求同存异袁承接社会责任感的火炬

  做为教育工作者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定位过高,很多教师都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似乎一个成年教师说的话就是对的,而中学生就一定应该服从,这种态度首先就不端正,尤其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围绕教案,对于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只传授一种观点,对于提出问题和产生歧义的学生,要么是一棒子打死,要么是无视,这种教学态度非常糟糕。更有甚者,在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教师自身却不懂得百家争鸣的重要性,又何谈教育学生呢?

  历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历史教师既有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情感,又要具备冷峻的历史慧眼,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剥丝抽茧,尽力为学生还原历史真相,与产生不同看法的学生讨论事件的具体影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这些做法并不会降低教师的身份和尊严,而是会在讨论中得到学生的尊重,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部分缺失责任感的学生很可能就是由于家长或是教师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导致了这一环节的遗失。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要把自己也纳入到提高社会责任感的范围之内,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努力。社会责任感的火炬要从教师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火种的纯净和温暖。在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时候,也要一点点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站在国际历史变化局势的角度上来看待当代社会发生的事件,在保证经济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促进人文社会的社会责任感的普及,学生是白纸,就看教师用什么颜色去涂抹,对于学生自发产生的想法予以斧正。[3]

  结语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润,对于中学生来说,三年的学习时光并不短暂,历史教师在初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全球化角度来认识历史事件,并且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理性可以约束感性的社会公民,将社会责任感纳入到法律范畴,通过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来保障当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得到传承与寄托。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院22-23

  [2]薛晶,李士玲.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浅议[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05)院36-37

  [3]段志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与方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06):15-17

  文/何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