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惠民,确实走进农民的心中》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文化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契机。让文化确实走进农民的心中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只有农村的百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度丰富,中国才真正强大了。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们创编了各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赞扬美鞭挞丑。那我们文化馆怎样才能把文化演出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的心中,让他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美的同时,心灵得以震撼,精神思想指导行动,让老百姓延着正确的轨道一心一意搞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引导他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不误,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农民呢?

  这就要从充分了解我县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我们承德县现有人口42万,而我馆的人员只有10名,且专业人员只有6名,如果按人均是七万分之一,靠我们自己是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并且县内没有一个专业的民办剧团。花会人员新老不能交替,也日渐衰落。农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热闹,看到剧团花会的演出。随着农村文化广场的兴建,一年到头最活跃的文化活动是农闲季节中老年妇女为主力的健身秧歌队。就是这些也是近两年才刚刚兴起。达到一定水平的文艺演出,在农村简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面对当前农村文化生活普遍的不景气,怎样才能了解农民的心声,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呢?

  第一,政府要高度重视。高屋建瓴。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对文化投入的不断增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有些领导,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但随着十八大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对干部的去留和升迁问题上,不再以GDP的高低论英雄,还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都为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有些干部才逐渐转变了思想。特别是某些乡镇干部,他们思想的转变会直接关系到农村文化生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文化工作者工作的展开。直接关系到民生。随着国家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文化休闲广场的加速建设,也为农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二,一专多能,文化馆的专业人员要努力学习。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适应群众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承德县文化馆要克服专业人员少,被服务人员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这就要求我们的人员具备一专多能。我们不仅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不断加强对当前有关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还有文化理论和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进一步强化对我们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做出贡献。我们县级文化馆作为基层的,具有固定办工场所,具有专业人员负责几十万人口文化生活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我们每年都轮番到市里,省里的对口单位进修,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专多能。例如:我馆有一个舞蹈老师他不仅教舞蹈、还表演、还要主持节目、还要辅导舞台剧小品等。那么我是音乐声乐专业毕业,我现在承担的是文字工作(包括创作演出题材的小品、快板、三句半、散文诗、主持词等等)还要主持、辅导、演唱、表演等等。最后一位学器乐的。他教萨克斯、古筝、作曲、指挥等等。这就是我馆唯一具有演艺能力的三个人。我们的担子很重,但是学无止境。

  第三,辅导培训农村的文艺骨干。

  在农村文化活动中,,拥有着一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多才多艺的文化带头人、文化热心人。这些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中坚和主体。在组织发动农村文活动中有着群文专业干部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一方面我们加强对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化人的尊重意识,尽力为他们搭建和创造展示才艺的平台和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还怀着向他们虚心学习的精神和态度,把他们请到文化馆来,共同探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点点滴滴。并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的为他们解决秧歌、广场舞、戏曲、声乐、摄影、书法、器乐等等技艺的提高问题。手把手的有针对性的地教会他们。让他们一个点带一个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每年还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如果农民需要,我们还下基层,住农家虚心传授。随着各种文艺知识的普及,普遍提高农村农民的艺术造诣,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让他们按正确的轨道发现美、歌颂美、传承美。做一个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合格农民。

  第四,文化下乡演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

  面对农民对文化、文艺的渴望,我们每年都带着文化大篷车下乡演出。由于我馆人员少,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演出的。所以一般安排在暑假。因为我县好多的文艺骨干都在教师和学生的队伍里。这个时间段,也是他们休闲时间比较宽裕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给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补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确定演出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我们就组织有关人员来文化馆排练并通知演出所在的村。让他们出两三个能体现他们当地特色的节目。并派专业人员对有关节目下乡辅导。通过近两年的观察,这种形式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当地镇府的肯定。演出时间我们一般设在晚上,因为晚上农民在家一般也是无事可干,可以保证观众的数量和影响力。另外,晚上演出的灯光也会给演出增光添彩。我们就把文化下乡演出车开到农村的休闲广场或平地上。随着音乐的响起,十里八村的农民都聚集到这里,有卖食品的、有卖水果的。大人小孩吵闹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再加上我们具有城乡结合特性的节目,既宣传了国家的法令法规又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特色。构成了农村一派和谐的乐章。

  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城乡、新社区、新农村的重要方面。让文化惠民确实走进农民的心中,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与高度重视,需要社会上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农村文化才会真正迎来一个崭新发展的春天。

  文/李树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