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习,兴趣,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6 10:10
兴趣是动力,是成功的源泉。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只有在自我感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更加的积极主动,才会做的更好。生活离不开兴趣,工作离不开兴趣,学习更加离不开兴趣。尤其对于那些缺乏自我控制力,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更为重要。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是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因为只有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我在上语文课的过程中一直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不断的探索并总结了一些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漫长的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乐学求学的状态中。
一、创设活跃的学习气氛袁培养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并非只有“三尺讲台”,而应是几十平方米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从来不表现自己,,从不长篇大论,大包大揽,而是激趣。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古诗及文言文占据很大的比例,也是教学的重点。每个学期我都会搞两次比赛背诵经典诗文的活动。在活动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不同层次成绩的学生,而且每组的实力相当。活动的形式既有必背,也有抢背,还有拓展课外古诗的背诵。比赛时采取计分制,最后要选取优胜组和优秀组员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自习课或是利用晨读时间都在积极的背诵,组内也很团结,组员各有分工。到了真正比赛的时候,各组表现都很积极,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表现得都很出色。这时我只充当一个观众的角色,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同学们都能及时积极的完成本学期的积累背诵古诗文的任务。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袁让学生因喜欢语文老师而热爱语文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成分也比较复杂。农村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出现了许多缺陷,如果课堂教学中我不苟言笑,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课下也不会主动关心爱护学生,那这些孩子是不会学习的,甚至会扰乱我的课堂纪律,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我了解了学生的现实状况以后,我特别关照一些缺乏安全感,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如:我班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几个整天串桌凑在一起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于是我在上课时,会故意的出示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或是找一些别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给他们来回答。这样,他们觉得我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因为我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经常提问他们。当然,他们的内心有那么一点点的感激我,而且通过语文课堂的回答问题,他们在学习上有了一点自信。下课后,我又趁热打铁把这一撮学生叫到办公室,我耐心的语重心长的给他们讲:其实你们真的很棒,没有人瞧不起你们,只是你们自己不自信,自己放弃自己而已,只要你们认真参与学习活动,一定能战胜自己的惰性并能超越自我。又如:在学《台阶》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问题:你赞同文中的爸爸付出一辈子的艰辛,甚至是用自己的健康去换来的高台阶的新屋吗?一部分学生表示赞同,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发表意见。因为他们都不能理解文中的父亲的做法,却又不敢说。这时我站在学生中间说:‘‘其实老师已经教过这篇课文很多遍,但每一遍的感受都不相同,偏偏这次我也不赞同爸爸为了在别人的眼里能有尊严而累垮了自己建高台阶。”说完后班级一片哗然,都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学生讨论的像辩论会一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节课学生学的好过瘾啊。通过这几件事,我觉得我与学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学生不再认为老师高高在上,也没有了畏惧感。他们尊重我,信服我,喜欢我。以后每天的语文课都学的很轻松很高兴。
三、化静为动袁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爱好相结合
当今社会,有很多东西诱惑着学生。如:电视,电脑等。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抓住了学生爱看电视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芦花荡》一课时,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小说这一体裁,学生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很难理解的。我就截取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奇葩一家亲》中的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族的人正准备与一个老板签订合同,想卖掉他们的父亲留下来的遗产—一个修理厂,然后,他们每人都会得到几十万的财产。可这时,由于修理厂内正好有人吸烟,并且扔掉的烟头烧着了一桶倒了的油,修理厂顿时爆炸。对于此家族的人来说睛天霹雳一样,全家人抱头痛哭。此时,天空中先是刮风,然后是大片大片的雪花落了下来。播完此片断以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此时,全家人是一种什么心情,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学生回答完后,我又问学生:“片中的刮风下雪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这种情节这种氛围下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我这样设计问题,所有学生,包括后等生都注意力集中的观看并且参与学习,他们很快就能理解片断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时,我让他们组内合作,总结出完成此类题型的方法,然后再用此方法去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知道,电视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有声的文学素材,让他们在看电视看课外书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学习内容与学生所喜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善于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中挖掘语文素材,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以上几点之外,我还特别注重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还在一些细节上下功夫。如: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表情变化,适当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总之,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文/孙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