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60名,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和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的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便秘以及胰、胆、肝疾病的单一治愈率以及总治愈率上不弱于西医。结论中医“和法”不但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有优异治疗效果,且还具有改善能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衰弱所导致的如食欲不挣、忧郁等临床症状的功能,可以广泛由于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中医“和法”;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和法”作为中医的临床主要治法之一,是一类主要通过疏通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针对阴阳气血营卫失和、表里上下失和、寒热互结或寒热格拒和脏腑气机失等病机矛盾的治法。“和法”不同于汗、吐、下、清、消之法专主攻邪,亦不同于温、补之法的专主扶正,而是重在“和解”与“调和”。因此,“和法”也分为“和解法”和“调和法”。和解法包括调和营卫法、开达膜原法及和解少阳法;而调和法则包括平调寒热法、调和气血法以及调和脏腑法。中医“和法”的可以治疗的消化道疾病有肠胃不和、肝脾不和以及疟疾等;还包括由情志因素引起的情绪不宁、心情抑郁、食少、胸闷、失眠等。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我院使用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病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60名,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男女比例为1.42:1。其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年龄最大者为65岁,平均年龄为38.24±18.34岁。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男女比为1.58:1。其中年龄最小者为8岁,年龄最大者为67岁,平均年龄为39.46±20.3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和法”治疗,对照患者采用西医治疗。

  1.3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包进行统计,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24例,治愈24例;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8例,治愈17例;便秘患者21例,治愈21例;胰、胆、肝疾病患者17例,治愈13例;总体治愈率为91.67%。

  经SPSS统计分析得,在消化内科常见的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便秘以及胰、胆、肝疾病的单一治愈率以及总治愈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讨论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病效果不弱于西医。且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同样的性质和症状,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即所谓的“多病一方”。中医讲究追本溯源,使其具有许多西医你不具备的优势。中医“和法”不仅能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衰弱所导致忧郁、情绪不稳定、疑病、愤懑、头痛、健忘、精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疲乏、失眠等临床症状。同时,服用中药后肠道内药物浓度高,有益于药物的直接作用。此外,中医“和法”在调节营养代谢失调及增自身免疫力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方面,更显示出了优异的效果。

  3结语

  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精华,我辈医学工作者理应将其发扬光大。且上述研究表明,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的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便秘以及胰、胆、肝疾病的单一治愈率以及总治愈率上不弱于西医。同时中医“和法”还具有西医不具备的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衰弱所导致的如食欲不挣、忧郁等临床症状的功能,应该在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立平.中医“和法”的概念与范畴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2]胡应峰.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12:199-200.

  [3]李笑宇.中医“和法”的理论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

  [4]任爱理,刘向东.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8:124.

  [5]李笑宇,王志红.中医“和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1:2497-2500.

  李文华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