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辛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18 13:46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疗程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IMT、TG、TC、LDL-C、HDL-C的变化情况,评价用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血脂降低程度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IMT也比治疗前有所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却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而言,辛伐他汀能起到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稳定甚至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辛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因素[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卒中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医学界已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的形成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患者进行降脂治疗,能够促使患者血脂达标,从而阻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2]。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60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疗效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4.2±8.7)岁,12例伴有高血压,5例伴有糖尿病,16例伴有冠心病,20例伴有血脂异常,16例抽烟,14例饮酒。观察组60例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2.5±6.7)岁,其中13例伴有高血压,4例伴有糖尿病,17例伴有冠心病,18例伴有血脂异常,17例抽烟,15例饮酒。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血脂水平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冠心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均不能使用其他的调脂药物。给予对照组60例高血脂患者饮食调整,给予观察组60例患者20mg口服治疗,每晚一次,疗程4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60例患者治疗后的TC、LDL、TG水平明显下降,HDL水平明显升高,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对照组60例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6例胃肠胀气,3例便秘,头痛、腹痛各1例,均自行缓解,未出现任何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肌痛、过敏反应等现象。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因素。而给予饮食控制的对照组60例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而言,辛伐他汀能起到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稳定甚至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村莉,徐杏华,李少杰等.辛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112例[J].医药前沿,2012,02(3):264-264.
[2]陈静,李永成.辛伐他汀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4):264-265.
[3]彭艳,邓中云,冯文兵等.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6):696-698.
彭幼英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省永州市 42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