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在下颌神经管分支走形的应用价值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锥形束CT,多层螺旋CT,下颌神经
  • 发布时间:2013-11-18 16:23

  【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与锥形束CT在对下颌神经管分支诊断的优势、价值,以及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200例经多层螺旋CT与锥形束CT对下颌神经管分支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多层螺旋CT与锥形束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200例锥形束CT影像资料中,观察到10例有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然而在200例多层螺旋CT的影像资料中,仅观察到3例有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对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发现率分别为1.50%与5.00%,经t检验,P值为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与锥形束CT在对下颌神经管分支的诊断时,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在发现下颌神经管分支的诊断中,锥形束CT的优势均大于多层螺旋CT。然而,多层螺旋CT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高于锥形束CT,故在准确反映下颌神经管病变的密度变化方面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要优于锥形束CT。

  【关键词】锥形束CT;多层螺旋CT;下颌神经管分析;诊断价值

  有研究表明[1、2],每个人下颌神经管分支的走向有较大区别,甚至有部分人群下颌神经管分支在影像学中处于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3]。有关文献报道显示[4],锥形束CT的应用可明显提高下颌神经管分支假阳性和假阴性的诊断率。本文通过对200例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锥形束CT在对下颌神经管分支的诊断的优势、价值,以及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口腔科200例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1.2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由飞利浦公司生产):扫描范围根据病情需要,采用GE.Bringhtspeed4层螺旋CT检查,200例全为平扫,图像矩阵为512×512,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mm,螺距1.5,病变区做1.25mm薄层重建,首先就明确在扫描前患者均未服造影剂或其他可能会对检查引起干扰的物质,通过常规提取的操作方法。根据情况进行重建薄层,重建层厚为2毫米、间隔距离1毫米,将薄层重建后的图像传至EBW工作站进行曲面重组和多平面重组等处理。锥形束CT:采用SenographyDS型锥形束CT机(由德国KaVo3Dexam公司生产)记录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密度、神经分支走行及解剖结构位置。进行下颌神经管区及其分支神经走行的的锥形束CT(锥形束CT)检查,投照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锥形束CT型号为360OCT。电压80千伏,电流50毫安。

  1.3锥形束CT

  (锥形束CT)影像诊断的方法在未知影像的患者病史资料的情况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口腔放射科主治医师对200例锥形束CT(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仔细读片。对判断结果有不同的影像资料,需要两位主治医师进行共同读片和讨论研究,必须时需请教上一级医师,确定最终准确的读片结果,对下颌管完整性,以及下颌神经管区及其分支神经走行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计算,为临床口腔医生提供准确的影像资料。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两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200例锥形束CT影像资料中,观察到10例有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然而在200例多层螺旋CT的影像资料中,仅观察到3例有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对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的分支结构发现率分别为1.50%与5.00%,经t检验,P值为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不同诊断方式具体对下颌神经管分支诊断相符情况以及诊断的准确率见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对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分支的诊断方面,锥形束CT图像检查所发现的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分支诊断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值小于0.05,表明两组检查方法差异存在有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多层螺旋CT断层摄影提供的虽然也是三维图像,在反应密度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其图像清晰度不高,不能像锥形束CT一样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分支的横断面及立体影像,所以会导致临床医生对下颌神经管主干及其分支等解剖结构位置评判不准确的问题。而锥形束CT作为一项较为先进的三维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圆锥形x射线束进行同步的108度至360度的全方面扫描。同时,还可以对所检查的解剖位置进行三维重建,以便能准确获得口腔颌面部的三维立体影,从不同角度观察颌骨的解剖位置以及组织关系,在口腔修复手术前,以及牙齿种植前可为医务人员清晰的显示种植部位下颌神经管主干影像以外分支情况,在成像的速率,以及成像的清晰度方面都比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大量基础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锥形束CT,具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具有低放射剂量低,能简便操作使用方面的优点,很容易被医务人员和病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胥爱文,李立恒,王君琛等.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01):64-67.

  [2]张桂梅,王涛,毛晓斌等.细长型髁突增生病下颌骨及下颌神经管位置CT形态学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02):152-155.

  [3]卿萍,高姗姗,朱卓立等.伴靠近下颌神经管埋伏牙的种植修复1例[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06):736-738.

  [4]胥爱文,张利,王君琛等.螺旋CT三维成像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01):12-15.

  蔡强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