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青少年,运动损伤,急救,护理
  • 发布时间:2013-11-18 14:26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青少年运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青少年运动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的67.7%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与护理应用在青少年运动损伤中,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损伤;急救与护理;临床观察

  急性损伤指的是患者受伤在24小时以内。患者患处的病理会发生组织撕裂或者断裂,小血管破裂出血。表现特征为肿胀、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1]。此时应进行局部性冷敷、加压包扎、太高患肢等急救护理,还可以酌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我院对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运动损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运动损伤患者,均分为使用急救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都符合运动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3-20岁,平均年龄为(13±7)岁,病程1-10h,平均病程(6.4±2.8)h,且篮球运动损伤患者为18例,足球运动损伤患者为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14-18岁,平均年龄为(14±4)岁,病程4-18h,平均病程(12±6)h,且篮球运动损伤患者20例,足球运动损伤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运动损伤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在损伤时对患处使用冷敷,在伤口部加上消毒熬料,随后使用三角巾或者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将运动损伤患者的伤肢太高,减少血流量;用手指直接敷到消毒纱巾压出血的部位,阻断血液,达到止血效果;对于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者胸外心脏按压方法,直到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积极调整患者的心态,缓解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运动损伤部位已止血,伤口已包扎好,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有效:患者运动损伤部位局部已止血,伤口已包扎好,患者处于半清醒状态;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指标或者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运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差异属于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各组间存在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差异为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数据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运动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见表1。实施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8.2%,实施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7.7%,两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

  3讨论

  急救主要是指在运动中突然发生的严重损伤,并进行急救与护理的临时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3]。在急救护理中要分工明确,判断正确。若患者的运动损伤患处已出血,则首先进行止血。休克时首先进行抗休克。急救时要分秒必争,当机立断,避免延误时机[4]。急救护理中冷敷方法可以使得患处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达到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抬高患者的伤肢,可以降低伤肢的血压,减少血流量。手指压迫方法可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运动损伤尤其是青少年,应做好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加强训练工作,遵守训练原则。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在摔倒时采取各种自我保护方法[5]。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加强运动员的自我监督。本次调查研究中,实施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8.2%,实施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7.7%,两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运动损伤中,实施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挽救患者生命,抢夺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幸,胡丽娟.杨洁芝.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防治[J].中国校医,2010,11(20):89-102.

  [2]王强,吕晶.青少年运动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20):71-99.

  [3]沈勋章.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03(15):34-56.

  [4]吴仙娟,王予彬.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03(01):78-91.

  [5]林蓉.儿童青少年运动伤害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05(25):114-125.

  郑欣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