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急待开发的课程资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程资源,课间活动,教育观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4:41
摘要:课间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间学生活动频繁而集中,时间虽然不长,确是诱发校园伤害事故的重要时间。看着这些令人担忧的事实和确切的数字,让我们去深思。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要想尽办法把学生从座位上吸引起来,让他们动起来、笑起来。老师小小的点拨就能让课间活动变得十分精彩。
关键词:三个不合理;身心疲倦;动起来;精彩
课与课之间,大家习惯称之为“课间”。设置课间,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节学生的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一般仅注重课堂而忽视课间。其实课间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间活动。
可是,大家可以看到,在课间学生活动频繁而集中,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受到学校监管的力度是最小的,整个校园几乎处于一种无序运转的状态,是诱发校园伤害事故的重要时间。那么,研究和开发课间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间活动的分析
课间活动,它没有课程性质,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作用和管理特点。在以往的课间活动中专家总结出“三个不合理”:首先,剧烈运动不合理。课间十分钟目的是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去。如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会感到非常疲劳,反而会影响学习。其次,坐着不动不合理。医学研究表明,长期伏案久坐不动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第三,继续学习不合理。有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下课后也应该抓紧时间继续学习,其实这是误区。上课时用眼用脑,下了课还要用眼用脑,眼脑始终在紧张工作,得不到休息,这样眼睛很容易近视,大脑也会觉得十分疲劳,大大降低学习质量。
可我们常见到的现状是参与课间活动的学生偏少,到了高年级就更少。部分同学除了上厕所,都懒着下楼,他们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说话,或坐在座位上写作业。部分学生一下课就往外冲,他们在操场上追跑打闹,有时进行激烈的危险活动,其中低年级学生居多。校园的伤害事故也在此时间段频繁发生。有资料显示追逐打闹造成伤害的案例占伤害事故总数的90.8%,发生在课间活动时间内的案例占伤害案例事故的93.1%。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要么不喜欢活动,要么是不会活动。好奇心驱使我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学生不知道玩什么,30%的学生出于顽皮就撕疯吵闹一番,48%的学生干脆坐在座位上看书,做作业,而且有2%的学生认为不快乐。
看着这些思令人担忧的事实和确切的数字,让我们去深思。
二、如何开展课间活动
1.倡导活动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尽量做到不拖堂,倡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试想如果下课了,教师还是继续课堂教学,学生已坐了四十分钟,在身体上已感觉疲劳,在心理上已承受一节课的高压,此时不休息放松便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由于此时学生身心疲倦,精神烦躁,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大打折扣。有些教师下课铃声响后,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乍一看,这似爱岗敬业、争分夺秒的表现,实质上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如果长此以往,青少年必定会有“逆反”心理,变得烦躁不安,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具有攻击性。课间活动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课间时间进行放松和调节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2.指导活动
教师把课间十分钟完整的交给学生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的活动,要想尽办法把学生从座位上吸引起来,让他们动起来、笑起来。可以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子比赛,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传统游戏和智力游戏,如丢沙包、跳房子、唱着童谣跳皮筋、下棋、红绿灯、拍手游戏……开展这些调整性活动,会防止和消除大脑疲劳、增进健康,增强记忆力。让学生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放松的时候能放松心情和大脑,让学生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情去上课,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这样会事半功倍。
3.合理活动
课间活动要适量,不能影响学习。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课间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例如:跑步、打球、踢足球、追跑。如果做过激烈的运动,当进入课堂后,心脏仍在剧烈的跳动,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抑制不下来,反而后影响学习。在这样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只有分配好学与玩的时间,把握好活动与学习的平衡,学习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学生听到预备铃要能及时,有序地进入教室,为下节课做好课前准备。
4.参与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带给学生的决不仅仅是游戏活动多了一个人,它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规范学生活动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教师参与其中,不仅师生同乐,还会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老师小小的点拨就能让课间活动变得十分精彩,也会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师生共同活动,更会其乐融融。
三、课间活动的管理保障
为规范小学生的课间行为,避免损伤事情,对于学生课间活动管理学校可再紧一些,可以让值周老师在课间到楼道、教室和操场巡查一下,多安排几个老师在中午和放学后多到校园里走一走,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要加强班主任对学生课间管理的安全意识,细致而小心,严格的做好课间安全管理工作,多培养学生助手,进而形成安全管理的有效网络。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多和学生们在一起,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做工作,该批评该疏导就要批评疏导,直接把矛盾化解。但不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生自主管理,都是规范学生课间行为的外部机制。只有引导学生开展有意的,健康的,安全的课间活动,来替代追逐打闹,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所以,开发和实施课间活动是改变现状的根本途径。
郭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