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服务,人才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5:28
摘要:自力更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当代大学生作为素质与能力并进的社会主义建设主体,对于其群体的服务一直在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目前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难题,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考。本文通过研究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形势,试论如何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优质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
大学生就业既是对高校人才管理的验证,也是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填补。现今高校升学门槛逐步降低,大学生越来越多,导致每年的就业人数都在不断攀升,所以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刻不容缓。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需求等对大学生的就业作出指导性的意见和疑难解答,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渠道,对于就业严峻和社会体制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服体系现状
1.发展速度加快
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大学生素质和技能也越来越专业,到2005年,大学生就业已达井喷之势,在此后的十年间,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为了应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困境,我国开始兴起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国家针对各地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情况开展专题研究,认为需要加强人才分流和贫困地区的人才建设队伍,所以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不断加大就业服务信息的资金、人才、机构等,使就业服务体系贴近大学生实际并且向系统化发展。
2.就业服务体系内容增多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在发展初期只能对大学生提出指导性的就业意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系的改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目前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的扶持和对创业大学生的支持力度。并且针对市场需求,在校内开展招聘会、宣讲会和就业平台的用人信息等,使得大学生可以从多渠道了解就业岗位是否符合自身要求。
3.就业服务体系形式拓展
原有就业服务体系更多是单一化将学生引导入社会岗位需求,但是现在信息化的发展,更多的实现了就业服务的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形式,使就业服务更加全面、系统的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生的岗位对口情况,实现了大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就业环节的循环联通。并且就业服务体系的政策宣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逐步实现了网络传达和数据分析统计,使得就业情况可以适时传达,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就业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国家政策不完善
大学生服务体系的政策指引主要是针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创业大学生的就业补助,但是这方面大学生毕竟是少数,主要群体还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所以,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引导缺乏宏观整体的分析对策,就业服务主体涵盖层面有偏离,导致就业服务体系仍不完善。
2.就业服务体系部门设置少
目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开展主要由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整合然后下达到各高校,但是政府部门的意见都是来源于经验的总结,缺少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了解,导致就业服务体系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对应不上,并且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难题点缺少总结,整体大学生就业服务机制如同虚设,不切实际。
3.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就业指导是就业服务最重要的一环,但是现今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出的内容建议,由于就业指导人员少,所以不可能一对一的针对学生的需求和职业规划做出指导,只能是给出大学生群体一个总的就业指导概述,讲解当前的就业岗位需求、就业形势、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等,所以,指导意见相对匮乏。
4.高校就业服务过于注重就业比率
高校为了促进就业率,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服务过于注重尽快就业,而非合适岗位就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后频繁更换工作,往届、应届大学生的相互混合使就业更加困难。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1.国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机制
国家应该对大学生就业做出全面的政策指导,不仅对社会保障局设有就业服务,人社局、社区等各基层办事处也应做好相关就业服务体系管理,积极构建就业服务热线、人事管理方案等。
2.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使其面对就业新形势,可以对学生分析就业实际情况,空缺岗位需求哪些专业人才,新型岗位的前瞻性和发展前途怎么样等等,使大学生就业不再盲目,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职位。增加当前人才市场需求调查,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规划,依据调查结果,为学生制定切身的就业服务体系,使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相一致。
3.加大就业咨询和信息化服务
就业服务需要考虑网络便捷化的信息交流,就业服务平台已经在互联网市场发展全面,但是对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缺乏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大学生主要用手机浏览网站,所以高校应该建立自己的就业服务体系平台,实时发布就业信息,把握新形势下的就业岗位情况,以此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多渠道形式。并且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要求,与不同的就业网站相联通,积极完善就业服务的招聘平台,让学生了解更多就业资讯。
4.提升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一些大学生就业后可能发现岗位不适合自己而出现离职情况,所以就业服务体系应该为这类大学生提供其他岗位的招聘信息,使大学生不局限于本职专业或是固定岗位。高校可以根据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作出评估,给其他大学生作为参考意见,完善就业服务的资源整合,调整原有高校就业只重视就业率的情况,转变为就业重质不重量,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找到发挥长处、长久工作的岗位。
结语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对大学生进行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举措,分散热门岗位的人才拥挤形势,推动新型岗位和冷门专业的人才就业情况,是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一大优点。面对现今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和信息咨询服务,是解决大学生难就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毛丙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2).
[2]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
[3]王宇鹏.试论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4]刘娟.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周海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宁波大学,2013.
卓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