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效课堂是以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所以,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但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我认为大体有下面几点:

  一、有效教学与学习,带动师生共同提升

  1.有效备课——善于学习、分工合作

  平日注重自身的积累与提高,是教师成功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法宝。就拿备课这一环节来说,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通常在学期初拿到教材时首先通览本册教材,罗列出各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分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细化到找准每一课的重难点、关键及预设相应的拓展范围。备课前,先针对教材,集体教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本课知识相关联的大量信息,提炼出有效资料,查阅各种相关练习及辅导用书,然后与同教研组老师进行合理分工,如:老师们根据教参辅助及各自的理解首先确定重难点及关键,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有的老师负责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老教师经验丰富,负责组织和搜集每篇课文的知识拓展和练习题;再由专人进行汇总,备出通案,每位老师在根据本班实际加以修改,形成具有实效性的个案。这种融集体智慧为教学服务的做法,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为有效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有效授课——摆正位置、关注全体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做到适时的站出来启发引导,也能适时的后退聆听,给学生思维、表达的空间。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把每个学生都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思维判断,从而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2)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以讲解问题点、核心内容点带动课堂教学,变“灌”为“导”,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深挖教材,不单纯的学习文本知识,更注重从文本中提炼情感与品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关注全体学生,在问题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上分层处理,难易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3.有效学习——分组合作、互补互促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生生互动”,让课堂学习变得更为和谐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互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争论中完善,通过合作交流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纠正角色错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能很好地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把握。甚至能准备好多种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的方案,但似乎我们总是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学生,不允许学生超出自己的课前预测,总是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回到自己预设的思路上来。严重的角色错位,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根源。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点拨适时适当,加强科学的学法指导

  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准确把握点拨契机,灵活运用点拨方法,灵活地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和升华情感,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鼓励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课,势必就能做到更加认真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活跃课堂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老师应擅长创设各种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建立自信,乐于质疑,敢于质疑,享受成功的快乐。总之,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五、整理教学体会,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得失,教师在此过程中总会有感悟。如果能有效及时地记下精彩地瞬间或疏漏之处,在以后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定会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而课后的总结整理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突然而至,若不及时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课后要及时归纳整理,从点滴的“小获”中悟出“大道理”来。同时还能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有利于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我在课堂上追求的是一种和学生在情绪上的同步和知识上的共鸣,在讲完课之后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尽量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甚至是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学习。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所教学科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并用这种风格征服学生,在演绎完美自我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信其师听其道了!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和期盼,这样的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殿堂。

  吕明吉 张福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