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彰显人格魅力浅论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职业理想,人格魅力,教育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4: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是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对人民教师的导向要求与行为规范,把这种导向与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让“爱”与“责任”成为教师职业的核心与灵魂,贯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彰显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释义
1.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
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一个专业,因为教师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他不等同于普通公民,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对教师具有约束力,教师时刻有异样得目光在凝视着他,他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人们的楷模。
2.“人格”的含义
在生活中人格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学认为“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经过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和。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履行其教师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由诸如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多种成分组成。
3.“魅力”的含义
“魅力”一词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的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教师魅力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学识、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4.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指一个人的行为道德标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性情及其融洽的处事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周围人的影响。然而,教师人格魅力即“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其核心是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那么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为人师表、是模范、是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价值
1.无私奉献的爱心
具有无私奉献的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体现。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奉献的爱心,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其主要原因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私奉献精神,这样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充公显出教师的人格魅力。
2.为人师表的品德
具有甘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又一构成要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主要标志,因此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高的操守,一身正气、傲然不俗的风骨,这就是教师的崇高。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保持平和的心态,以高尚的情操和职业操守对待教师这一特殊职业。
3.具有渊博的知识
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打铁还要自身硬,知识是空气,魅力是翅膀,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翱翔万里长空。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捉襟见肘了,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其主动、显示其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社会知识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而且又是最有力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完美自身的人格魅力:
1.忠诚教育事业
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陶行知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情,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陶行知以他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陶老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不仅仅是把教书看职业,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他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以自己的真诚付出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忠诚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无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只有忠诚教育事业,才能执着追求和终生不懈的努力。
2.注重师德修养
热爱学生和关心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的善良、慈爱和高尚的师德,“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被周总理誉为“国宝教师”、温家宝总理夸奖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她一生“用爱成就事业”,她的“师爱如同母爱”,激励着她工作过的学校确立了“以爱育爱”为校训。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蕴含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钻研教育理论
提高学识水平和育人能力。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发自肺腑地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同时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使我们钦佩于漪老师,她是师者的楷模、骄傲,她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李桂英 吴树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