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金融危机,就业工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5:25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处于复苏状态,但是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围绕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从就业现状、就业意义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工作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萧条,就业艰难。就全球范围来看。我国仍然处于复苏阶段,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经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的727万又增加22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毕业生的增多使得对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现有的工作岗位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在择业方面往往低不成高不就。一些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和思想准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了就业问题。
二、抓好就业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凭证。高校之间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个学校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该校在社会上的口碑,若是一个学校的就业率不高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招生,还会影响在校学生的情绪。低就业率会使的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对毕业后的前景失去信心。抓好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社会认可度,还有利于学校根据就业情况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就业情况学校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反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尤其是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更应该时刻关注市场动向。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像金融危机这类突发情况,学生要具备快速进行岗位转移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学校做好就业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毕业生的就业。做好就业工作,是一个学校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2.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就业是每个学生最现实的需求。就业关系着毕业生能否顺利走入社会,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顺利就业也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必须把就业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在心里充满危机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大程度的扩大就业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更加注重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的能力,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解决好定位问题应从办学方向来着手。高职院校相对于理论型人才更加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应该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符合,面向市场,与市场紧密结合。因此学校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某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条件欠缺的条件下主动联系行业,走访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这次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了专业性人才,专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提高了该校的知名度。同时校企合作还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场所。
2.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
就业率衡量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要想提高就业率就必须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深化教育改革。
市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变更课程安排。新生在进入学校后,学校要根据其特点提供与市场需求对应的专业。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安排,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教学时根据学生所需,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学校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距,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优势。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教学,但绝不是单纯对一些人降低要求,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把专业技能掌握扎实,还要提升自身修养,做到德才兼备。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调整教学目标,把对社会需要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接受,提高学生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还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自主创业的经验,为今后踏出校门自主创业打好基础。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是为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提供帮助。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课、职业培训课纳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做好就业的思想准备。同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早应用在工作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此外,还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这些经过专门培训的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进行就业指导,解决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提供的信息多,就业观念少。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认为学校指导工作无足轻重,从而妨碍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开展工作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吸引学生。某学校采取案例教学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案例来进行分析。拉近了案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组织,教师加以引导。同时,该校还聘请企事业单位、地方就业部门进校讲座,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通过这些方式该校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职业指导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结语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的今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优势灵活就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学校也应该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心全意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卢倩.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D].河南大学,2013.
[2]申怡.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趋向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杨慕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林宝灯.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郑长江,黄煌梅.从就业情况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4(02).
李丹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