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学生法律知识的培养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医学专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然后对医学专业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不足,总结了培养医学专科学生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提升医学专业法律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

  关键词:医学专科学生;法律知识;培养

  一、医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医学学员将医学科学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有序的教育大观。医学专科教师应该严格遵守法治原则,根据《高等教育法》开展医学教育科研。

  医学院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必须要依法办事。医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正确处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提升学生诊治疾病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法制化建设的发展,不仅规范了医师的执业行为,而且为医师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了保障[1]。所以每一位医学专科学生都应该积极学习《执业医师法》,遵照《执业医师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目前,在医学领域存在较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非过错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由于病人严重匮乏医学知识,所以许多成功的治疗结果,在他们眼中都是失败的。

  二、医学专业在学生法律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1.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由于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法律课被无限压缩,基本上都不超过30课时[2]。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基本上不能将所有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学生对相关的法律知识都是囫囵吞枣,根本没有理解透彻,更不要提实践。此外,许多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法律课堂,导致学生逐渐对法律课堂失去兴趣。

  2.教师医学素养较低难以胜任培养学生的重任

  医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时,大部分导师都是医学专业的授课教师。而这些教师基本上都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知半解,根本不能指导学生对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所以学校应该安排具有医学和法律素养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做到防患未然,使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能够得到及时得到化解,进一步拉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距离,提升医学专科学生的法律素养。

  3.法律素养培养针对性不强

  教师培养医学专科学生的法律素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为日后自身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法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重点开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基础法律知识教学。学生在实施临床实践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医学专科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上,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法律法规知识和医院规章制度两手抓的行医习惯。

  三、培养医学专科学生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

  1.改革法律教学模式

  法律教师若是想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自愿守法的精神,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而且,法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必须要通过法律实践才能切实学好法律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模式[3]。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法律教学的质量。

  2.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

  在医学专科学生法律知识培养方面,法律教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课堂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才能胜任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而且法律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还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提升法律素养的榜样。所以专科医学院应该致力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中:首先,学校应该对法律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律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法律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先进的法律知识。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引进新教师,培养医学素养和法律素养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再次,专科医学院可以聘请具有处理医疗法律事故经验律师来担任法律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学生实施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3.推进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专科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校外实践教学只有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具体是指学生在医院进行实习或者进行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然而学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学校创建了法制教育基地、法院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4]。借助校外实践教学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生动的知识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分析、思考法律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法律思维。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法律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掌握法律功能,提升法律素养,为树立法律信仰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诉,医学专科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存在较多的问题:①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②法律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③法律素养培养缺乏针对性。所以法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改进:①改革法律教学的模式;②提升法律教师的专业素养;③大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借助这些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为日后从事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健.医学专科生应具备的法律知识现状调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8):129-129.

  [2]马京华,王慧(通讯作者),马江涛(通讯作者)等.在校护生对法律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科技风,2013,(20):160-160.

  [3]罗云建,潘丽,马丽媛等.内科医师沟通意识和法律知识对护理安全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9):139-141.

  [4]罗丽萍.浅谈民政精神科护患纠纷防范意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9):365-366.

  刘健 田华 彭慧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