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措施

  摘要:语文是小学时期的重点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人文素养和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有效增加学生的文本阅读量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措施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类学科,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文本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小学生文本阅读积极性较差、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生文本阅读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文本阅读现状

  文本阅读在提升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培养写作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人均文本阅读量很少,坚持阅读的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的比率很小。近些年的一份《小学生文本阅读现状调查表》表明,经常阅读的学生仅占大约30%,偶尔阅读的学生占到大约60%,剩下的10%学生表示基本不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每天能坚持2个小时以上阅读时间的学生仅占到全体学生的1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小学生的文本阅读量普遍不足、文本阅读兴趣不高,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文本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目前我国小学生文本阅读量明显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现状急需得到改变。

  (二)小学生文本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小学生文本阅读量明显不足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小学图书馆硬件条件较差。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缺乏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单一、图书数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小学生文本阅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二,没有充分利用城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型图书馆是可以提供借阅服务的,但小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增大文本阅读量;其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国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是文本阅读量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其四,我国缺乏完善的文本阅读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创设健康向上的文本阅读氛围,这也是导致我国小学生文本阅读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五,随着互联网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媒体以其新颖、趣味性强等特点更加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相比之下,文本阅读就稍微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其一,教师应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给学生推荐大量多角度、有创意、趣味性较强的文本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在大量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阅读,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其二,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没有超强的自我控制力,趣味性较强的东西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近些年来,多媒体设备发展迅速,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推荐大量的动画式的文本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三,新异刺激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定期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最新的、类别各异的文本阅读材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持续保持阅读兴趣,避免审美疲劳现象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四,如果没有掌握文本阅读的技巧的方法,学生往往会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教会学生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古诗时,应该采用精读的阅读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其用字用词、句式结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透彻的分析,这样才能体会诗人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不同,在阅选读课文《喜爱音乐的白鲸》时,可以采用泛读的阅读方式,积累一些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体会文章的写作构思框架就可以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应该有主体意识,意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是一篇用词考究、意境优美、生动活泼、情深意厚,耐人寻味的文章,在讲授《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在朗诵过程中体会文章所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活力、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人造发光植物》是一片趣味性十足、科学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陪同下查找资料,分析发光植物的发光原理,在探索和思考中逐步培养发散思维,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三)逐步完善阅读教育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三段式”的阅读教育模式,本文将以《虎门销烟》这一篇课文的讲授为例介绍。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例如:(1)《虎门销烟》这一篇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什么?(2)《虎门销烟》这一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寻找答案。课本课文中只是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历史背景,所以同学们想要获得答案,必须扩大阅读量,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这样就达到了增加课外文本阅读量的目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在朗诵过程中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应该对课堂问题进行总结,同时针对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增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

  结束语

  增大文本阅读量是全面提升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写作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十分必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文本阅读量,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雅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14,03:33.

  [2]周粉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152.

  [3]邵宏.浅谈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教育革新,2013,04:57.

  [4]代飞.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4,09:55.

  吴桂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