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写入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叶圣陶,作文能力,写作素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5:31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这段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课文就是范文,就是我们仿写的依据。可见,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课文的写作方法,平时注重点滴的积累。
但仿写必须有素材,在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认识到:小学生每当写作文时就感到头疼,心里空荡荡的,无从写起。不然,就是写流水账。甚至高年级学生也是如此。提到写作文,往往感到望而生畏,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包括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处处有生活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例如:自然现象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季节更替,风云变化,山峦河流,动物界的飞禽走兽等等的一系列的事物。只要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觉、去思考,他们都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先现,都会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学生即使有材料可写,但是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写起,也没有思绪,这也需要我们教师指点迷津。所以,我认为这是仿写训练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重点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指导学生仿写训练的。
一、仿写课文中的“结构”
学生常常掌握了一些素材,但是由于不会布局谋篇,思路紊乱。不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哪些方面内容要详些、略写或不写。起笔不止,不分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我之见应该学写文章的结构。例如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这篇文章中的结构特点是:“开头直截了当,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中间两段分别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像这样的结构特点很适合写景状物,我就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结构仿写自己家中的一件物品,要写出它的三个特点。有的学生写家中的电视机造型美、图像清、音色和谐三个特点。有的同学写出了滚筒洗衣机的几个特点:洗净度高、对衣物磨损小、节水、节约洗衣粉。这样,学生掌握了此类文章写作的方法,写的既明确又有条理。又如我教过的《多彩的夏天》一文,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非常明显。是以“先分写——后总写”的结构布局谋篇的。学完课文后我就引导学生仿照此文的结构写一篇《家乡的秋天》。要求学生一定突出家乡秋季的特点。这样学生写的很成功,有的学生把文章也分成了四个自然段,分别写家乡秋季是成熟的,秋天是迷人的,秋天是丰收的,最后总写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因为有了例文,结构可以仿效。几乎就等于帮助学生列了提纲,这样学生写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二、仿写课文中的“技巧”
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习作技巧,写人不知道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去表现人物。记事不知如何对场面进行具体描写。更不知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还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这需要我们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例如:我在教学《一个降落伞包》时抓住了周总理的语言描写,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表现了总理怎样的思想境界。在画一画总理是怎样做的。又能说明什么?文章通过描写周总理的语言、行动,来刻画周总理的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文章写得就具体生动,给学生提供了人物行动的范例。于是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记一次课间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学生都仿效了这种写法。
又如学习《捞水牛》一文时,我为了学生写作做铺垫,重点分析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讲述了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几项准备工作。抓住几个重点词语:“首先—然后—在—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写作的技巧,然后学生在讨论,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学生便知道了几项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一件事一定要按顺序。有一定的层次性。于是我让学生写《一次家务的劳动》。记得有的学生写洗衣服,劳动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用洗衣液把衣服泡好,首先洗衣领,再洗衣袖,最后洗衣襟。这样学生在写有关劳动的场面时就会写的明确具体了。
三、仿写课文中的“语言”
小学生缺乏积累经验,作文的语言贫乏,枯燥无味,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如果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些生动、准确、形象的语句。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想从教材入手是积累语言关键。我们长春版的教材,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让学生进行仿写,语言将“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就能降低习作难度。
例如:教学《第一场雪》一文,有一段描写比较生动逼真:“嗬!好大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衫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花了的叶子的柳树上挂了毛茸茸的亮晶晶的银条儿……这些语句,学生可以从语言生动形象上来模仿。学完此文后,逢巧下雪了,这可是个大好的时机。我便带领学生到室外观赏一番,放学后我便让学生写一篇日记,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运用了书中的语言,并且运用得恰到好处。有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更有创新。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雪终于停了下来,白雪皑皑,眼前洁白的世界一望无垠,似乎整个世界都套上了靓丽的银装。看,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套装,屋顶上,雪姑娘很大方地送给他一床厚厚的白棉被。那笔直的油漆路上已经盖上了一条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真叫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学生们的效仿能力很强,同时还运用到了优美的语句,明白了描写景物一定要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可见,有重点的指导学生写作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
总之,我们要多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我相信学生的作文一定会妙笔生花!
李天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