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初中课程中,生物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致。但我国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即便是在新课改后,虽然初中生物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依然还有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本文就以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对策

  生物课程是初中生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探索自然的奥秘,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的欲望。因此,就必须要重视其初中生物教学,但是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教学上的问题和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和自然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修改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生物和自然知识,更好的探索自然的奥秘。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生物实践的不求甚解

  相当多的学生都是从初中阶段才正式了解和接触生物和自然的奥秘,虽然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自然课程,但那不过是加深学生对于自然生物学科感性认识,而初中生物课程才是真正的帮助学生系统的接触生物自然,探索生物自然的奥秘和规律。

  在初中阶段,学生依然保持高昂的好奇心,对学习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学生对放大镜以及对其他实验都兴致勃勃,但是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学生在观察和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仅仅注重了表现的现象,例如挥发、升华现象等,但是对知识的相关原理却缺乏耐心的钻研,更多的是注重表现现象。很多学生上生物课就是仅仅为了所谓的“好玩”,并不更多的往实验的原理去思索和探索,一旦生物实验的变化不够,就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存在不求甚解的思想。

  2.学生对生物的抽喜概念兴趣不深

  由于学生刚接触初中生物,在最初阶段还保持较高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学习大量生物知识,但是生物课程毕竟是循序渐进的课程,随着学习过程的提升,必然会接触大量概念性的知识,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兴趣逐渐减弱。归结原因,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都是接触真实存在的事物,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但是生物课存在大量对生物微观层面的探索,例如DNA、细胞等知识,这些虽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由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学生对于抽象概念还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也很难想象细胞、DNA这些物体的形态。这样学生因为接触大量的抽象概念而逐渐对生物知识丧失兴趣,学习效率也大幅降低。

  3.学生对生物学习积极性减弱

  当前很多生物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接受知识,这就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互动性并不高,因此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4.学生学习生物的途径仅限于课堂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生物教学时,要学习大量的生物知识,例如细胞、DNA等概念,并且会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对物体进行观察,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也要通过实践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感受。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并没有配套齐全的实验室,很多生物课程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生物是远远不够的。

  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在初中生物教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观察生物实验过程中,都是仅仅对表面现象产生浓厚兴趣,而不追求实验运用的理论知识,也不会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进行追根究底,这就导致了初中生物教学实验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并没有更深入的帮助。因此,就必须要培养学生不仅要关心生物实践的表面现象,更要关注生物现象的起因以及在生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自考的能力,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中,就要对学生提出种种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过程对问题进行思索。例如在实验中,有的植物细胞会重叠在一起,学生并无法看清具体的细胞结构,这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观察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并对学生观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自行得出结论,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验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生物学习并不感兴趣,并不愿花更多时间学习生物知识,甚至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行为。针对这一行为和心理活动,生物教师就要耐心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果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浓厚,他会主动积极的去了解想要学习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进行大量的思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做他们感兴趣的生物实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上没有讲到的生物知识,然后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实验过程。其次,要大量利用生物实验来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如果仅仅讲理论,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讲课中,教师要注重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仅仅是教师单纯的讲授,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够,学习气氛也不够活跃。再次,教师要有效将学生引入到实践中,将学生带出课堂,带进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生物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后就是教师要认可学生、鼓励学生。没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就能学的很好,都需要教师给予大量的鼓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即便他们的操作过程或者逻辑不正确,也要用鼓励性语言加以指导,盲目的批评纠正只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情绪,继而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3.将生物理论多应用在实践

  由于初中生物有大量理论知识需要教授,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浓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种种方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成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案例,通过大量实践让学生感知自身所学的知识就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样学生能够感知到学习生物的各种好处,并且能够加以运用。例如教师在讲授种子发芽的课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通过事实观察种子发言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吴秀萍.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J].理化生教育,2013(7月下旬刊).

  [2]丁亚平.初中生物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王小英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4]刘电芝.初中化学学习策略应用现状及其因果分析[J].化学教育,2014(3)

  冉晓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