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试从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赵师秀的《约客》的最后两句来窥视,感悟佛家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因)和将来(缘),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达到自觉觉他的人生境地;儒家历经苦难,自强不息,为人生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奋进不止;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释然情怀,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三种人生,三种追求,选择什么,就会成为什么;追求什么,就会拥有什么。
关键词:选择;追求
如果说王维的《竹里馆》有着“明月禅心,诗中有佛”;那么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激昂着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而赵师秀的《约客》后面闪耀着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人生智慧。本文试从这三首诗的最后两句来窥视这种选择后的人生追求。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悠然相会,命笔成篇。在我与物会、情与景融时,如司空图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深深的竹林里,藏得了外面俗世的纷扰,藏不了摩诘不安的心。《竹里馆》是“诗佛”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此时的他如自己所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因)和将来(缘),不必在意它存在,也不必在意它不存在,‘诸行无常’,一切皆空”(《王维:明月禅心,诗中有佛》)。或许当我们忧伤难过时,“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片天空。“这就要求追寻觉悟和智慧的人,必须要有真诚、率直的心性。要能直面现实和人生,舍弃任何曲意隐瞒的态度。要脱离因缘聚合的表象,祛除心之生发的万有形态,唯心修证。观悟无始的假有现象,认知由各种条件聚合而产生的妄念。这种对人心的体悟,有益于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各种生活现象、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五光十色的人间万象时,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从容自若,不燥不乱。离开欲、色、无色三界的束缚,以达到自觉觉他的人生境地。”(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前来相伴的明月啊,温暖了寂寞的心,也照亮了前进的路。山是山,水是水,走过去,我们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是那么的美。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谪仙人的《峨眉山月歌》,说来亦巧亦壮,不愧为古今绝唱。正如子贡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再好的玉石,也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美玉;再重要的的人,也要经过求之不得,得之又失的磨难,才显珍惜。人在蜀途的李谪仙,夜半醒来,山也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见不到你,那就去追吧!“孔子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能做到“发愤忘食”,同时,他还强调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否则就会功亏一篑。是成是败,全在于自己能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能否做到脚踏实地。一筐土一筐土地累积不止,最终定会堆出一座大山的。”(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儒家主张的人生态度。刚健有为、奋进不止,为人生理想的实现而奋斗不息。到重庆去,是去为了见你,还是另一个你,那心中的梦想!这里李谪仙没有告诉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或许改变我们的不仅仅是那山那水那人,还有那伤心人要离开伤心地后的醒悟。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花花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客原先有约,过了夜半还不见人,这绵绵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紫芝期待之久,希望之殷,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然写尽。“落”一个小小的动态,将紫芝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入木三分。孤独一人,下不成棋,“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了无聊,在这“闲”字的背后,隐含着紫芝失望焦躁的情绪。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落灯花”固是敲棋所致,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紫芝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赵师秀的《约客》在艺术创作中捕捉了这一典型细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老子认为“无为”便是无私,不争先,置身度外,因为无私,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在追求的道路上总会有人爽约的,不管是等待的我们,还是有约不来的他或她,我们都未曾真正的了解彼此的感受,立场不同,环境不同然也。“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庄子·大宗师》),是说不要以心智去违背自然之道,不要以人为的造作去帮助自然,乃至毁灭自然。”(3)无为而无所不为啊!在每个人的故事里,做为主角的我们需要宽怀,悲悯和与人为善。上善若水,那幸福的喜悦总会不期而遇,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会发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也还是那人,而我们却早已登高望远,心怀释然。闲敲棋子,宠辱不惊;落看灯花,去留无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攀登人生层楼的过程中,我们要常常反观自己:你在哪一层楼?选择什么,就会成为什么;追求什么,就会拥有什么。
参考文献
[1]林文葵.《试论道家的无为思想》《新西部:理论版》,2007,第10X期:96-96
[2]谢金城.《从<论语>探析儒家积极进取思想》《青年与社会:中》,2014,第10期:341-341
[3]荆三隆.《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五台山研究》,2010年02期
刘小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