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培养孩子有益个性品质

  摘要:班干部是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与其他学生好像无关,这是以往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制约了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主人翁意识极为不利,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改变这种陋习,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淡化“官”位意识,班级管理才能出现生机。

  关键词:班干部轮流担任;淡化官位;培养主人翁意识、荣誉意识

  每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按照这一角色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来要求自己。一个人在扮演父亲时,会在子女面前很自然的以父亲形象来行事;一个人在扮演教师角色时,会在学生面前尽力为人师表;“班干部”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应该处处起表率作用的,所以当上班干部的孩子总是会在各方面都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班干部轮流担任制”不仅能使孩子们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能培养孩子很多有益个性品质。

  一、培养主人翁意识

  不当班干部不管事,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习惯中,班干部理所当然的是那种教师看好,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的,班上的大事小事也均由他们负责管理。正因为这种思想,才导致班集体中的大小事,除班干部以外,均无人过问。这种状况对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极为不利,因而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潜质得不到充分的展示。

  在班级推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让学生每个人都能换位子,换角色,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更有利于改变那种不是班干部不管事的陋习,形成平等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二、淡化“官”位意识

  在美国,学生中的班干部的主要任务,是为全班同学服务,包括发书、发作业、办各种各样的班级展览,给同学们读书等等。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班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师“管”其他同学,是班主任的助手。其实,班干部全体已成为除了学校和班主任以外的可以实施某种权力的小管理者。在学生的意识里,有些班干部与一般同学的地位几乎是对立的,是不可亲近的。因而,产生许多不合适的现象,如会出现一般同学“贿赂”班干部,打小报告讨好班干部等极不正常的行为。

  推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大大削弱了“世袭”班干部的优越感,打破了几乎固定不变的班干部任命制,它促使学生干部更多地站在一般同学的位置去审视自己,学生在“班干部轮流担任制”中通过换位置,换角色,学会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同学,学会从行动上关心,帮助每一个同学,懂得当干部就是为同学们服务,而不是批评指责别人。更重要的是淡化孩子们心目中的“官”位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树立正确的荣誉意识

  我有一个老同学,费了老大的功夫将自己的孩子转入市重点学校。可是这个孩子却死活不肯转,原因竟然是他争取了整整两年,刚刚有希望当上少先队小队长。这就是学生生活的一个误区——班干部就是荣誉。传统的班干部的任命产生于少数“好学生”身上,更多的带有褒奖的性质。因此,能够当上班干部就成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推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则可淡化“班干部”的荣誉意识,在学生思想上努力渗透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在集体中所应尽的职责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一个人与他人的合作,个人对环境的适应,使集体有进步,有成绩,才是自己最好的荣誉。

  总之,如果只让部分学生长期当班干部,忽略其他同学,尽管对这部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状况。如:虚荣心,嫉妒心,喜表扬,怕批评,自我为中心等等。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干部的挑选我认为应当推行“班干部轮流担任制”,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担任班干部这一角色中受到锻炼,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才会健康成长,我们的班级管理才会出现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奕,杨爱武,史玉燕.浅谈班干部轮换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4期:111-112.

  [2]石晓鸣.班干部轮换制应大力推广[J].青海教育,1999,第Z2期:30-30.

  [3]高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J].青年教师,2015.

  [4]王晓华,张国权.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J].养生月刊,2012,第12期:1100-1101.

  彭钦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