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奇迹——浅议音乐教学中律动的重要作用

  摘要:“律动教学”就是在音乐学习中结合富有韵律节奏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和内心感受,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编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律动;重要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以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律动教学”就是在音乐学习中结合富有韵律节奏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和内心感受,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编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由此看来无论是幼儿还是中小学音乐课堂,律动在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我们教师要想激发儿童的这种求知欲望,就要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歌唱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嗓子受累而且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抒情优美的歌曲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如果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形象和节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形体律动把歌曲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如歌曲“摇啊摇”在演唱过程中边进行划桨的律动,“桔梗谣”中跳上一段朝鲜舞蹈不但缓解了学生疲劳的情绪,还能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开发学生音乐感知力,提高教学效率

  当歌曲中出现了难点时,律动教学往往能轻松解决突破。歌曲中出现两条相似旋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肢体的律动画旋律线进行旋律走向进行对比,手臂上扬双腿下蹲等简单的律动能轻松让学生解决难点。双手不同部位的碰击感知音的强弱,双腿加减速进行踏步感受节奏的速度快慢,身体和手前后倾斜让学生领悟到升降记号的作用与其音高变化,律动就是用这种多方位的身体感官功能去感知音乐,低段教学中,孩子们对歌词的记忆力,理解能力较差,此时加入相应的舞蹈律动把抽象的歌词形象化帮助歌词记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陶冶情操,启迪音乐智慧,增强音乐审美体验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

  音乐虽然是听觉的艺术,但是我们也可以其他肢体的语言来表达,舞蹈律动教学把对音乐的感悟和肢体行为的表现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律动中能更好的获得审美体验。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有很多,而律动就是通过音乐传递,让孩子体会到音乐艺术的真谛,一个踮脚旋转,一个挥臂下腰,一次双手击掌用最简单直接的动作、表情、姿态表达出自己内心世界最真、最纯的感受,使得孩子们从心底的迸发出热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能正确的去欣赏美、体验美。这种人性本能感受是最真切的体会,更是造就了由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时的极致美感。

  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编能力,增强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把学生的表现力发挥淋漓尽致,听到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舒缓优美的抒情曲,其舞蹈肢体动作就柔美舒展;当聆听到具有民族音乐时能根据不同的民族的习俗和风格借助少数民族舞蹈特有的语言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学生在欢愉的律动活动中,通过教师积极创设的音乐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体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

  创造是艺术根本,更是整个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体现。

  音乐创造的魅力在于具有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律动就是创意魅力的最直接表现,随性而发,随感而悟,哪怕是点滴的律动都创造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自由飞翔。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舞蹈律动创作的引导,更加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对相同的事物,不同人会体验出不同的律动,有的学生会觉得欢快,有的学生会觉得宁静,有的学生会引吭高歌,翩翩起舞,有的学生会低声细语,静静聆听。

  同时正是由于不同的感悟造就了体会音乐创造律动的不同,也是内心个性的体现。创造律动张扬随性,创造了一个随意宽松的氛围。在此氛围中,人性本能迸发出的创造思维是惊人的。舞蹈家杨丽萍曾说“我的舞蹈动作是跟小马学的,我的编舞是我看蚂蚁排队得来的。”所有能看到物品,所有可以表现的形式都可以用来创作。

  创造之门一旦打开,律动的风就会吹进每个人心底的最深处。学生们用心灵共振出的律动是最具获利的创作灵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他们中涌现出数不清的金星、杨丽萍、黄豆豆。律动教学就是音乐教学的制胜法宝,它能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感悟,律由心生,让学生们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律动,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追梦奇迹。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学生们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律动中,脸上挂着最纯真的微笑,眼中充满着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的心也会为我们造就的律动奇迹感到欣慰和自豪。

  参考文献

  [1]薛梅.《律动在低年级音乐体验中的作用》,《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3期

  [2]赫迪.有律动,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率[J].剧作家,2006,(6)

  [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陶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