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与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列在其中,这是它的最大特色,“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和创新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新课程改革把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重点在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将探究性物理学习置于突出地位。几年的科学探究指导实践与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让学生科学探究知识,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相反地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指导,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指导与探究活动本身要有机融为一体。所以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一、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课的精彩导入是探究工程的奠基,教师要恰当找到探究课题切入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开始就有兴致按你教师导向去展开遐想、探寻阶梯、求索目标,这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是将探究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与探究课题相关情景,并适时引导提出问题,直奔探究主题,如回忆冰箱打开后看到的“白气”;与科技前沿问题挂钩,如探究能量转化时,多媒体展示神舟飞船的发射场面等等。
二、科学导问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而疑又来自问。问答是师生和生生合作探究的切入点和折转点。教师要做到善于问,准确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尺度,明确知识在课本中的地位,科学处理探究的程序,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才能问得科学合理,才能问得恰到好处;师生共同启动了探究工程,在工程的策划和施工中,学生有很多疑问待解决,教师更要培养、引导学生善于问,多问些为什么,把疑问变成科学的问题提出,把疑问不断地变成前进的阶梯,做到问有所思,问有所答,让疑问贯穿探究活动始终,这能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气氛。突破探究环节的诸多问题是顺利完成科学探究有力保证,也能很好地拓展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适时导思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伴随着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初中生逻辑思维仍然是感性思维,仍然需要由直观的形象来支持。教师要低起点入手,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正确思维方向是决定学生探究成败和探究进度的关键,教师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认真观察探究的全过程,仔细关注和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把握学生思维脉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促使学生自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活动符合科学逻辑,注意引思发现引起变化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原因,使探究学习层层推进,思维训练逐步得到加强,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经历、领会探究的真谛。
四、规范导做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培养,要教给学生科学可行的方法,提供科学探究的手段。对于新器材的使用要规范演示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特别是操作的安全;视具体情况也可重点演示探究中个别易错操作步骤,为学生的操作扫点障碍,学生操作时不能放手不管,要在学生中巡回指导,提示操作要领,纠正操作错误,使探究操作演变为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的尺度要有适宜。简单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大胆地让他们自己去运作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寻求不同的探究方法。这样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复杂的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教师的主导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能确保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教师的主导要“导”的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科学思考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互沟通,成为学生可靠的伙伴,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导火索、导向器、和助推器。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探究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探究任务,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
朱金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