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信息技术”的东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那么我们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书能力呢?做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常常因此而苦恼着,寻觅着有效的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巧借“信息技术”这股东风,就一定能让语文教学扬起风帆。

  一、巧用“信息技术”,增强体验

  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体验、受到感染与熏陶的过程。而要让学生增强体验,就必须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已有认知与感受,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过去,我们也许只能依靠几张静止的图片,教师的寥寥数语,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只要我们巧用“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就能更加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读写欲望,让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水》一文,学生在感悟“雨天洗澡之乐”这一片断时,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想象、模仿、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到了孩子们冲进雨中“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天空的水”那份痛快、酣畅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一组干旱地区极度缺水的画面,让学生静静地欣赏,感受人们对水的渴望。接着,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人们仰天长叹:‘天啊,你快下一场雨吧!’盼着,等着,盼了许久,等了许久,雨终于下起来了!人们欢呼着,奔进雨中。孩子们,你们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会在雨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赶紧动笔写下来吧!”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他们想写,而插图与音乐的配合,也激起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对文本内容的体验,孩子们的情感喷薄而出,有话可写。

  正如陈建先生所说:“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最大指标,应是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进行恰当的、巧妙的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升华人文内涵。”信息技术的运用,辅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强了学生的体验,实现了有效的语用指导。

  二、善用“信息技术”,培养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时空,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形成优化的内部心理进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想像创新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

  1.善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

  “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朗读的指导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总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执教《三亚落日》,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对三亚的落日的美作了生动的描写,读来让人如临其境。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三亚落日诗情画意般的美,教师事先搜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观看。在辽阔高远的画面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三亚的海与天那一抹抹深深浅浅的蓝是那么吸引人,感受到三亚的落日与众不同的生机、孩童般的可爱。在画面的感染下,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课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丽的三亚海边,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诗意的美而陶醉,而感动。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心里自然升腾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写”是情感的外露,是表达的又一重要方式。“我手写我心”更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他们往往有“无话可写”“不知从何写起”等种种表达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打破屏障,让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源之水。如在习作课《爽食赢天下》一课的指导中,我们用图片再现了家乡的各种美食,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有话可写;用视频展示“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编辑发出的邀请,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写的欲望;用文字展现同伴修改前后的文字,学习表达的方式方法,让作品更加精彩;用网络平台,上传作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

  2.善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想象的过程总与学生的创造过程相伴。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辅以课件中昔日的瀑布与今日的瀑布的样子,促进“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达成。让学生在潜心会文、角色体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人类破坏自然的触目惊心的各种资料,以菲格雷特总统的身份来主持这个特殊的葬礼发表演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

  3.善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息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生字“茫”时,为生字设置了完善的资料库,包括字音、笔顺、趣味识字等内容。学生只要按相应的按钮,就可以学到相关的知识。比如,当学生按趣味识字的按钮时,画面上就出现了“茫茫的草原”、“茫茫的雪地”、“茫茫的云海”等画面,学生借助画面就可以理解到“茫”就是广大而无边际的意思。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巧借“信息技术”的东风,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适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能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更有成效。

  李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