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的教与学探析

  摘要:在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教,学生究竟如何学,培养的学生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的教与学进行改革,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高职课程教学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技术;教与学;项目法;理实一体化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技术实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与学,是把理论和实验各自独立进行,难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既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

  二、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含义是可编程控制技术,也就是利用编程实现实际生活中各行各业的控制,尤其是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因此,课程的核心就是编程和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够分析已编好控制程序的功能,能够编写出一定控制功能的程序,能够自己独立地构建一个完整的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最终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其能适应未来转换职业的需要。

  三、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这一理论的完美体现。具体做法是:

  1.选用或编写项目式教材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施“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教材完全不适合新的教学方法。只能把原来的教材作为教学知识点的基础,讲解时也不能按原来的教材顺序。找到一本适合项目教学法或理实一体化教与学的教材就势在必行。要么编写,要么选用项目式或模块式的可编程控制技术教材,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一致,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需具有既能满足实际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课程教学的教室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设备(可编程控制技术实训箱),以及配套设施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具体做法是把教室分成四个区域:

  (1)教学区。承担传统的教室功能,教师传授知识或学生讲述工作方案、展示个人工作成果的区域,配备有桌椅、黑板、讲台、讲桌、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讨论区。供学生讨论的区域,一般为圆形布置,学生围座在一起讨论方案或制定计划,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指导。

  (3)演示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汇报表演的区域,根据项目的功能配备相应的工作台和设备。

  (4)工作区。可在生产车间中进行,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区域,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要有相应的常用设备,对于贵重的设备和不常用的设备可以单独放置,供大家一起使用。但在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过程中,都要有教师参与,对其进行生产和安全指导。

  3.为了使课程教学准确反映学习领域的内容和排序,实现具体的教学情境,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应采用项目教学法。

  在组织可编程控制技术项目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这一职业教育目标。因此,重点应放在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和操作的关键技能。教师可针对这一重点设置并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探索正确的解析方法中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培养学生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不同的项目。对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可以选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在某生产线上的应用”项目,引导学生分析控制对象,学会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分配I/O地址,完成应用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及固化。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生产设备采取的操作方式是手动、半自动还是自动,需要设置哪些保护措施,选用什么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相关参数如何配置等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整个系统的构建,培养学生相应能力。

  4.必不可少的过程性教与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隐性能力,评价的指向是过程性知识,重视经验的形成和策略的构建过程。在学生的各教学项目评价中,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表现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成绩积累,形成最终的成绩。

  四、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三多”的应用

  所谓的“三多”是指:“多分析,多积累,多实践”。具体做法是:

  1.多分析

  在学习之初,每个学生还不会编写程序,哪怕是简单的程序。这时,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做,通过结果现象去分析程序。在不断的程序分析练习中,积累编程的方法与经验。

  2.多积累

  学习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多分析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程序段,积累别人的编程思维、编程方法和经验。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3.多实践

  有众多的实践至理名言,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就是好思想,如果不去实行,就和好梦一样。因此,我们分析得再多,积累得再多,如果不去实践,最终还是不能编写出实际应用的程序,更谈不上构建一个完整的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接触实际中的控制,然后自己思考,自己编程,自己去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掌握编程的方法、技巧,最终能够独立构建一个完整的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

  五、结束语

  在《可编程控制技术实用技术》课程教与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强化学生编程和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控制系统能力的培养,同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史宜巧.PLC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2]杨代强.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09.7

  [3]杨代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实践.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8

  [4]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杨代强 熊建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