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规模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高度共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组针对目前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存在的内容较为分散、利用率不高、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根据高职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构建出基于“学历教育模块”、“继续教育模块”、“社会服务模块”为核心的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体系,以学习者、教学者、行业企业、院校和研究者等四类群体为服务主体,为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个性化教研服务平台+社会终身学习平台”的“教、学、研、用、讨”五位一体的应用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专业教学资源库;旅游;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2006年高教[2006]14号文件提出国家级示范院校要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1]。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将各个专业作为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单位,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学习评价等要素,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并最终为实现泛在学习、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一、旅游类专业发展历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旅游类专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繁荣而建立的一个新型专业。在我国虽然仅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1982年,上海旅游专科学校开始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这是最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但增长速度却非常惊人。据国家旅游局2015年7月7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等院校1068所,其中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中等职业学校933所。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167人,毕业115人,在校579人;硕士研究生全国招生1569人,毕业1317人,在校4742人;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共招生5.34万人,毕业4.54万人,在校20.12万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共招生11.08万人。其中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788所,全国共招生4.61万人。中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30万人,毕业10.88万人,在校31.87万人。与此同时,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却遇到一定的瓶颈。旅游类各专业在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上,优质资源较少,现有教学资源共享度较低。大多数院校没有校级教学资源库,教师们收集、管理教学资源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各自收集,目前部分高校虽已建有旅游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存在内容不完整、知识点重复以及分类不明确等众多问题,跨校、跨区域之间不能分工合作,亟待有效整合。

  二、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及意义

  研究组首次将协同理论、创新系统理论(Haken,1971)引入教学改革的实际应用中,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企业等主体间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将初始相对静态的、简单的上传下载资源的平台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资源与学习平台,以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具体而言,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将按照“团队组建——调查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路径进行建设,建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源库前期调研与论证;第二阶段为资源库平台建设和运行调试;第三阶段为资源库投入运营和完成验收;第四阶段为资源库持续更新与完善。

  在建设及管理模式上,该教学资源库项目探索多层次的建设及管理模式[2],课题组在以往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上,进一步将政府、企事业单位、教师、学生等关键因素纳入核心价值链[3],形成了以高校教师,学生为核心层,旅游企业为合作层;政府的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和制度激励为支持层的多层次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见图1。学生与企业不再是单一的资源享用方,而是教学资源创新的主要提供方,通过数字网络平台无间隙化的互动参与,大大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转化时间,真正实现“服务企业、反哺教学”的教学改革目标。各层次责任分工明晰,合作各方在知识协同共享中建立开诚布公的态度和透明化的机制设计(如积分制、等级制),实现利益共享均衡,有效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类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针对目前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较为分散、利用率不高、互动性不强等问题,课题组拟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实践视角,将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及社会人员学习四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五星联盟旅游院校为地域联合区域,进一步建设和整合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通过核心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构建集教师备课、协同教学、学生学习、技能测评、校企互动、资源管理、人才共享的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依据不同的用户对象(将教师、学生、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人员共同纳入学习者范畴)构建个性化学习模式、资源上传与获取以及各种管理权限,以简捷、方便、实用为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应用,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类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对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有序分类及整合

  整合现有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高职学历教育模块、继续教育模块、社会服务模块等三大教学资源模块,同时对目前的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网中的旅游专业教学资源按上述分类进行整合,完善与企业、政府相关的资源类型。每一个模块又细分为不同级别与类型的资源。学历教育模块可分为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以及素材资源。专业资源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视频、教材、图片、教学案例、教案等。素材资源包括文献资料库、PPT、试题库等。具体分类模型见图2:

  2.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双向共建模式

  横向共建是指教师、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及社会相关人员等与整个旅游专业教学相关的群体根据不同的权限可同时实现在线上传、分享上述专业教学资源;纵向共建是指同一类资源可以由不同用户来共同创建或完善,比如某门课程的资源库可以由不同的老师及企业员工、学生共同来完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在线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中实现小组网络学习和讨论。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如“积分制”,“会员等级制”“荣誉会员”[4]等,通过对主体参与各方自我效能感的激发和信任融合氛围的营造,促使师生互动交流,动态更新教学资源。

  3.构建开放互动的全方位共享模式

  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最终应以反哺教学为目的[5]。开放互动的全方位共享模式即指用户对象不仅可以根据权限学习教学资源库的各类资源,还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等对象之间的互通沟通机制,以协同学习驱使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采用“资源积分制”“会员等级制”,“荣誉会员”等互动激励措施,调动资源库协同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将单个主体的知识资源实现外溢、转移、整合、共享,促进整个专业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建设。

  4.创设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学习模式

  教学资源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教与学”这对辩证体系来维系[6]。只有创设积极有效的学习模式,才能使资源库长期有效的生存下去。课题组拟通过研究知识管理学习模式,打造个性化的知识管理体系,让用户对象能建立学习档案与各项记录,并且通过智能化算法实现知识的筛选与推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与资源库的利用率。让资源库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循环,促进知识管理、获取与吸收。

  5.进一步深化素材级资源建设

  研究组认为,旅游人才应是博识性人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特别注重各种类型素材的深度开发,努力实现素材类型多样化与丰富化,主要包括文本、图片、PPT课件、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相长。见表1。

  总之,拟建立的教学资源库除了重视教学资源的查询、更新,更强调移动互联,互动共创,通过引入移动互联技术、研发旅游类教学资源共享APP平台[7],将学习者从固定场所解放开来,实现移动学习,如导游在带团时可以通过手机学习到实时的知识,并主动对教学库资源进行纠偏和更正,以加强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高效运作。

  该项目建设以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能力为本位,在促进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有序建设与创新推广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旅游类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行业新态等资源信息的有效学习。通过旅游类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化的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分类体系、建设规范以及管理模式,在旅游类院校,特别是五星联盟院校中得以推广。进一步实现校企以及社会的合作,促进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动态性、互动性,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及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业人力资源建设,奠定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家贵,曹哲新.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7:51-54.

  [2]陈可期,黄云森,徐明.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114-117.

  [3]周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6:183-184.

  [4]卢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5-57.

  [5]高文杰.基于共享视域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34-37.

  [6]李群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14:171-172.

  [7]周建松.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6-78.

  卢静怡 葛米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