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肺炎,临床护理,重症监护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2 08:57
【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进行分析,研究相关的护理对策,为临床的护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方法: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临床中接受重症监护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112例次,这些患者都在重症监护室中实施了机械通气。将这112例次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56例次患者为对照组;第二组56例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定不同护理策略下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相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与护理对策。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我们发现,第一组对照组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5.7%(20/56);第二组实验组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16%(9/56)。经过对比研究实验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感染的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小于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引起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实施护理干预才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的概率,才能够促使患者早日恢复。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04-01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许多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都具有呼吸上的困难,都要辅助实施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操作不当或者护理的不够认真、及时,就可能导致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也是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经常导致的一类并发症。目前,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和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研究如何通过恰当的护理防止患者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已经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本文就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到我院临床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的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112例次,展开研究,分析了可能引起相关性肺炎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临床中接受重症监护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112例次,这些患者都在重症监护室中实施了机械通气。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患者感染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时间都超过了24小时。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有32例次,女性患者占有24例次,患者的年龄在19至8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4.5岁左右。实验组患者男性患者占有28例次,女性患者占有28例次,患者的年龄在22至78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3岁左右。经过对比分析认定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等常规的项目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大于0.05。
1.2 方法
将这112例次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56例次患者为对照组;第二组56例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定不同护理策略下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相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与护理对策。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认真的记录患者的有关情况,要认真分析患者是否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临床表征应该立即通知医生做出处理。
1.2.2 试验组
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性的护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保持病房内的环境以及病房的居住人数。病房的环境和居住的人数是决定病房的空气是否流通,新鲜的决定性因素,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同时注意控制病房的人数,护理人员对病房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处理;(2)对于患者应该采取合适的位姿,防止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使患者处于半卧的位姿,床头抬高至35度左右;(3)做好呼吸机及其管道的清洁工作。在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过程中,患者的分泌物会停留在管道内,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没7d更换一次管道,防止出现感染的现象,其次要对呼吸机实施湿化处理[1]。
1.3 观察指标
检查是否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发热的情况;检查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白细胞增加的情况;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内是否出现了脓性分泌物[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统计软件(版本为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对于遵循正态分布的临床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研究结果P<0.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
2.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我们发现,第一组对照组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5.7%(20/56);第二组实验组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16%(9/56)。经过对比研究实验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感染的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小于0.05。具体的情况见表一。
3.讨论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引起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包括患者自身的情况、护理的措施、病房的环境。机械很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形成创伤,进一步导致病菌进入患者的肺部,从而引发肺炎。经过临床治疗后我们发现,第一组对照组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5.7%;第二组实验组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16%。
所以,在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护理对策:(1)保持病房内的环境以及病房的居住人数。病房的环境和居住的人数是决定病房的空气是否流通,新鲜的决定性因素,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同时注意控制病房的人数,护理人员对病房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处理;(2)对于患者应该采取合适的位姿,防止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使患者处于半卧的位姿,床头抬高至35度左右;(3)做好呼吸机及其管道的清洁工作。在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过程中,患者的分泌物会停留在管道内,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没7d更换一次管道,防止出现感染的现象,其次要对呼吸机实施湿化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岚.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及护理对策分析[A]..2014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4:2.
[2]刘清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D].南方医科大学,2014.
[3]左晓红.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2011,06:355-356.
谢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