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抑郁症,护理预案,临床效果
  • 发布时间:2015-09-22 12:39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预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5.3±1.7)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7%,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9.1±1.5)分,且存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将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预案;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83-01

  抑郁症是指患者发生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精神障碍性疾病[1]。长期抑郁的患者还常会表现出思想,情感及行为异常的精神性病症。根据相关资料表示,抑郁症被人们称为“1号心理杀手”,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2]。抑郁症具有易复发,高自杀性及易致残的特性,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为了分析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共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供临床参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共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4例;使用随机方法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有43例。入选标准:符合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总分≧18分;排除标准:依从性差者,有抗抑郁治疗史者一律排除。

  参照组资料:男20例,女23例;年龄范围(18—70)岁,平均年龄(46.8±5.5)岁;观察组资料:男22例,女21例;年龄范围(20—68)岁,平均年龄(46.2±5.2)岁。

  两组抑郁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存在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如服用抗抑郁药,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预案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感情,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然后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最后循序渐进的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阴影。(2)勤于巡查病房,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及行为变化,正确判断其是否有自杀意向,并及早对其进行干预。(3)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多多给患者传递正能量,用身边的故事慢慢感化患者;教授患者一些必要的心理自助方法,让其自主的排除不良情绪。(4)合理的布置病房环境和设施,注意不得留有锐器一类的物件,一方面改善患者心情,一方面避免患者自杀。

  1.3 观察指标

  总有效率:数值越大,则表示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3]: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不明显。

  1.4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如果存在p<0.05,则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否则,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抑郁症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常规组的明显高,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则比参照组的明显低,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存在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为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持久的心境低落,心情抑郁,无快乐感,对各种事物均无兴趣,并伴有寝食难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抑郁症具有易复发,高自杀性,易致残,病程长及治疗困难的特性,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和阻碍患者病情恶性发展,便需要对患者采取护理预案来进行治疗。

  护理预案要求护理目标明确、护理方法科学标准[4]。护理预案制定的目的在于要让每一位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应付自如;并且能够按照标准优秀的完成工作。护理预案可以避免护理人员事后补漏、事后道歉、事后批评等不良表现[5],让患者在护理工服务中获得满意放心的优质服务;同时还可以增强护理工作竞争的内在优势。因此,护理预案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保持护患关系和谐。

  本次实验结果为: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5.3±1.7)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7%,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9.1±1.5)分,且存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将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红霞,李园,宋瑞华等.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9-3380.

  [2]刘彦平.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103.

  [3]王敏.抑郁症患者应用护理预案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1):6618-6619.

  [4]郑芳.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5):52-53.

  [5]严剑芳.护理预案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2,25(8):347.

  张秋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