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政策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计划生育,人口素质
  • 发布时间:2015-09-22 13:09

  【摘要】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推行的一种长期国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展望。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10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优生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人口控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得中国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伴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人口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加重。

  1 国内计划生育政策研究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石智雷[2]从家庭发展能力理论的视角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控制了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在一定阶段提高了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但是在当前社会低生育水平条件下,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居民家庭自我调整能力已经有所下降。2014年政府已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推出“单独二孩”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李涌平,蔡天骥[3]提出现阶段中国人口主要矛盾已经从控制人口数量过渡到调整人口结构,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就是这种调整的具体体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陈灵肖[4]指出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他调查研究台州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实际养老情况和养老意愿,提出构建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吴振华,郭剑锋[5]对江西省J市201个失独家庭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家庭存在居民年龄偏大、情绪低落、经济条件窘迫、缺少政府和社区的帮扶等问题,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提出通过多元化手段(包括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家庭等)建立社会救助体系。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失独家庭问题,国家政府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2 国外计划生育相关理论研究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居民生育行为和生育决策纯属家庭的自主行为,很少受到来自社会力量的干扰[6],由此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父母养育孩子数量的补偿机制是靠“市场”,这种看不见的力量调节的,也仅发生在居民家庭内部。

  哈威·莱宾斯坦[7](Harvey Leibenstein)是最先运用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来探讨家庭生育的学者,他相继出版了《经济-人口发展理论》和《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来阐述家庭生育决策的形成过程。他认为,孩子和商品一样,如果抚养成本大于收益,则家庭就会选择少育,反之则多育。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在发表的《生育的经济分析》中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质与量的选择决定了居民家庭生育率,提出孩子的成本—效用理论和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李仲生[8]认为贝克尔的数量—质量替代理论解释了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生育率没有出现所预期的上升,也就是越是发达国家,意愿生育孩子数量越少的问题。

  3 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展望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家庭对孩子的质量也是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数量要求已经明显减少。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未来发展还需经历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居民家庭自主选择生育孩子数量三个阶段。

  3.1 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阶段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使得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重,作为中国家庭的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将面临的是一个家庭抚养四个老人和养育子女的义务,家庭负担比较重,一但有老人生病住院,对于子女来讲就将请假陪护,收入减少。

  现阶段生活条件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是不断发生,天灾人祸等原因,失独老人也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群体。上述社会问题的加重,已经使得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成为一种必然。

  3.2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阶段

  由于前期计划生育政策中规定“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而在中国人口中农村人口数量居多,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还是普遍存在的,一胎是女孩的家庭生育二胎中男孩的比例比较大,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调。现阶段,男女比例失调已经明显显现出来,调整人口结构已经成为现阶段计划生育政策的首要任务。现阶段计划生育的任务已经是控制人口数量转变为调整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阶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3 居民家庭自主选择生育孩子数量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在商品经济时代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现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城镇化脚步地不断迈进,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居民家庭对孩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投入成本也越来越大。依靠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外界的力量来控制中国人口不是长久之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划生育对中国人口的控制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社会市场将在人口发展地道路上起着主导的作用,居民家庭自主选择生育孩子数量阶段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迟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石智雷.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J].公共管理学报.2014(04)

  [3]李涌平,蔡天骥.理解单独二胎人口政策:为了未来人口发展的平衡[J].人口与发展.2014(06)

  [4]陈灵肖.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养老意愿选择及需求分析——以台州地区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3(07)

  [5]吴振华,郭剑锋,高莉娟.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研究——基于江西省J市的调查[J].社会工作.2015(01)

  [6]田雪原.论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和人口控制[A].田雪原文集[C].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7-40.

  [7]哈威.莱宾斯坦.经济-人口发展理论[M].纽约,1954;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A].纽约威利公司,1957.

  [8]李仲生著.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5-56.

  [9]Razin A,Sadka E.Migration and pension with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9,74(1):141-150.

  [10]Cremer H,Pestieau P.The double dividend of postponing retirement[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3,10(4):419-434.

  [11]刘继同.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模式的制度创新与战略转型[J].学习与实践.2007(12)

  [12]王俊红.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浅析[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01)

  包小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