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研究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临床血液检测,室间质量
  • 发布时间:2015-09-22 10:03

  【摘要】目的:探讨临检室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各院临床检验室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血液检查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室间质量评价效果。结果:5年共发放10批次共50个样本,每个样5个项目,总共250个项目,5年检测合格率93.2%,不合格率为6.8%,样品项目检测合格率为93.2%,不合格率为6.8%,其中RBC、WBC、Hb、HCT、PLT合格率分别为92.0%、98.0%、90.0%、88.0%、98.0%,不合格率为8.0%、2.0%、10.0%、32.0%、2.0%。结论:定期的室间质量评价可以提高血液检查质量,提高血液检查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44-01

  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血液检测是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阶段,并且随着人们医学常识加强对于血液检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需要经过经常室间质量评价(EQA),以保证检测真实性[2]。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各家医院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

  收集各院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发放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标本,共10支质控全血,5年共发放10批次共50个样本,每个样本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机(HCT)等五个质控指标,并且总结检测的结果。

  1.2 试剂和仪器

  本次研究采用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BC‐2600,试剂有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血液分析仪配套试剂。

  1.3 研究指标

  检测质控血样的RBC、WBC、Hb、PLT以及HCT等结果包括合格项和不合格项。报告内容包括:检测正确结果、本室结果以及得分情况。

  2 结果

  2.1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5年共发放10批次共50个样本,每个样品5个项目,总共250个项目,检测结果见表1。5年检测合格率为93.2%,不合格率为6.8%。

  2.2 各项目检测结果

  样品项目检测合格率为93.2%,不合格率为6.8%,其中RBC、WBC、Hb、HCT、PLT合格率分别为92.0%、98.0%、90.0%、88.0%、98.0%,不合格率为8.0%、2.0%、10.0%、32.0%、2.0%,见表2。

  3 讨论

  EQA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以此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3]。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室间质量评价的作用:室间质量评价或简称室间质评(EQA)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指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4]。参加EQA计划,可为评价实验室所出具的数据是否可靠和有效提供客观的证据,它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点:a.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检测工作的能力。由组织EQA的权威机构等进行;b.作为实验室的外部措施,来补充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程序;c.是对权威机构进行的实验室现场检查的补充;d.增加患者和临床医生对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度对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EQA是为确定实验室能力而进行的活动,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主要步骤为确定实验室进行测量的能力,以及对实验室质量进行持续监控的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确定新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确定某种检测方法的性能特征等[5]。

  本次研究5年共发放10批次共50个样本,每个样5个项目,总共250个项目,5年检测合格率93.2%,不合格率为6.8%,样品项目检测合格率为93.2%,不合格率为6.8%,其中RBC、WBC、Hb、HCT、PLT合格率分别为92.0%、98.0%、90.0%、88.0%、98.0%,不合格率为8.0%、2.0%、10.0%、32.0%、2.0%。分析原因可能是:(1)操作时标本混匀不充分;(2)操作者操作不当,在混匀标本时用力过猛,导致红细胞在剧烈振荡下破裂;(3)操作者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如测定前必须将标本从冰箱取出放置室温半小时以后才能检测,但也不能放置时间过长等。

  综上所述,EQA的实验室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①有明确的职责以确保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②有参加该活动的文件化程序;③执行该程序并提供证明参加活动的记录,以及有效利用EQA结果。必要时应提供出现不满意结果时所采取的纠正活动的证明资料。

  参考文献

  [1]方勇,余小琴.SysmexXT‐2000i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2):186‐188.

  [2]徐春芝,吴继明,王蕾,等.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项目的实例分析及方法体会[J].2011,32(18):2113‐2115.

  [3]刘文彬,居漪.常规化学项目总误差和不确定度比较研究[J].检验医学,2012,27(12):1002‐1004.

  [4]刘晓雷,赵建宏,强翠欣,等.基于B/S模式的智能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系统[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8‐70.

  [5]李广权,周卫东.生化室间质评物在提高生化结果准确度的有效利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8‐29.

  刘茜 董春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