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糖尿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糖尿病,高血糖,内分泌
  • 发布时间:2015-09-22 12:4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近年来在糖尿病领域不但其患病率明显增加,而且糖尿病的临床面貌在变化,概念也在随着变化,本人浅谈对常见糖尿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关键词】糖尿病 高血糖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85-02

  第一、糖尿病的一般概念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症状,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同时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经考证。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此病的记载,早在远古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对糖尿病已经有详细的记载,对糖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都作出了详尽的论述,到汉代在《金匮要略》中还把糖尿病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来对待,唐代《外台秘要》中最先记载了糖尿病尿甜的病发表现症状。而西方国家直到1672年才有土耳其人Areteus较系统的描述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他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甜如蜜”,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患者从开始发病到病情发展到恶化,直至昏迷死亡的临床的全过程。

  第二、常见糖尿病的种类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其中;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第三、常见糖尿病的危害程度

  另外我们经常看到的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常看到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是初查诊的糖尿病者的经典症状,近年由于健康查体逐渐普及与流行病学筛查的开展,经血糖筛查确诊但症状全无的糖尿病者明显增多。在我黔东南州的成人全年龄段筛查中,约40%糖尿病者并无症状仅由筛查而确诊。如:包括筛查所发现的空腹血糖异常(IFG)或糖耐量低减(IGT)在内,则约2/3血糖异常者没有症状。但是这些糖尿病及IFG/IGT者除血糖增高外,尚可有高血压、高甘油三脂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炎症反应现象、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等。在这次筛查中,所见糖尿病患者中90%伴高血压血脂紊乱,这些患者已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即:这些患者已处于心血管危险因子云集并随时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状况。

  第四、常见糖尿病发病的起因

  (1)、1型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又各有2个及8个亚类。此两大类糖尿病均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原因有二:一是在深入研究发现了新的能造成糖尿病的病因;二是对患者或家族成员未能进行详细临床调查,以致不同病因的糖尿病混杂在一种糖尿病临床表现类型中,例如:仅以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就可能隐藏着成人自身免疫中介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ODY等仅以糖尿病为主要表现在孟德尔遗传糖尿病、伴随着糖尿病的遗传综合症及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情况出现。

  (2)、2型糖尿病主要以中老年发病为明显特点,但是在近年全球年青2型糖尿病也日益多见。究其原因有两个可能性,一方面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及进展缓慢隐匿,患者被确诊时多已经过了数年至十数年病程,因此对现今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用诊断年龄来代替以往常用的起病年龄,保持健康检查普及与筛查开展的方式就可能在较早年龄段人群中发现较多的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可能是前述环境致群体中糖尿病患病率普遍增加的因素,以致年青2型糖尿病在全州范围内多见。我黔东南州的筛查表明,糖尿病诊断年龄高峰仍在中老年中并未提前发现,但是在成人各年龄段糖尿病患病率平均只见增加的态势。

  第五、常见糖尿病的防治方法

  1、(1)必须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3)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4)注重增加体力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5)尽量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7)必须戒除烟酒等生活中不良习惯。(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身体,在人们生活中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等。

  此外,预防糖尿病,应注意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的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有可能预防或能够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 告诫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念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以后的生活和环境因素造成。经调查后发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等,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方。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体重增加时,如果是中老年人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户外运动量,让其尽早回落至正常。必须做到要使运动成为延续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成、终生的良好习惯。身体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心情的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容易于获得良好的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掉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这部份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重视预防为主。

  二级预防 中老年人要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才能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检。一旦发现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不适、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情况,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为好,争取早期得到有效治疗的宝贵时间。还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的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等,这些都是控制血糖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尽量减少伤残和死亡率。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糖尿病常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为佳。

  第六、综合性小结

  目前糖尿病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还无法根治。因此,中老年人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用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牢固的一条健康生命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话,也不必过分的悲观。只要长期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继续发展的。当然,如果你已经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导致病情的恶化。

  综上所述,只有这样去按上述要求注意控制方方面面的不良习惯,你才有一个好的健康身体。

  参考文献:

  【1】邓焕新,《战胜糖尿病七大法宝》金盾出版社,2009年

  【2】张培毅,《糖尿病用药与饮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3月

  【3】魏庆芳,《糖尿病防治策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1月

  【4】静思之,《糖尿病防治一本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

  杨取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