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2 13:12
【摘要】目的:分析内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开展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内心科患者78例,按数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管理,分析两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方法解决。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安全问题发生率等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要将科室管理、环境管理、药物护理管理及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重点,以提高心内科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内科病房 护理 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111-01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分析我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内心科患者78例,按数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在38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2.3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在39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53.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人数等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具体如下:
1.2.1 加强药物管理
向患者普及各类药物知识,使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对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作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患者服药后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等;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2.2 安全的环境管理
病室内、患者需要经常出入的场所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夜间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前提下设置夜间照明设施;病室内、卫生间等地面要保持干燥、清洁,做到防滑无积水,可设置防滑垫,并用醒目标志予以提醒;患者的活动场所避免设置危险障碍物;病床要安装防护栏,以免发生夜间坠床事故;患者床头设置呼叫器,以备不时之需等等。
1.2.3 建立弹性排班制度
首先排班要制度化,护理人员要依据制度来排班,加强对交接班的管理。同时,在特殊情况下,排班可以按照具体情况下安排,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工作压力。合理的排班还能帮助护理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激发护理人员的进取心和成就感,提高护理质量。
1.2.4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做到及时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和理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道德。可邀请专家、学者等来院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流程,在医院内部形成“安全第一”的护理文化;医护人员要自觉、主动的参与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患者。
1.3 疗效判定
患者护理的效果分为全部显效、部分显效、无效三个方面。全部显效是患者的病症完全消失,部分显效是患者的部分病症得到改善,无效是患者的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安全问题的发生分为:药物问题发生、患者安全指导发生、护理措施发生三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取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一般资料采取频数、百分比、均数、百分制等方式进行描述,临床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比较采取t、F检验。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为79.6%,研究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为7.6%,对照组安全问题发生率为24.9%,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在患者快速、顺利康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护理也容易发生安全护理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管理,以降低临床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要将科室管理、环境管理、药物护理管理及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重点,以提高心内科护理的安全性。心血管疾病用药种类多,因此要特别强调心内科患者的用药护理。比如应用扩血管药物时,要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不得突然改变体位。再比如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时要先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点或血尿、黑便、消化道出血等现象。在科室内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并实行责任制,工作中发生差错案例及医疗事故时,要进行上报与分析,对事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针对患者集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的情况,可以采取弹性排班制度,特别是增加晚间值班人员的数量,以缓解夜班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以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服务。对患者传授心内科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多运动,通过和蔼柔和的语气进行沟通交流,增加患者的自信,减少患者在治疗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明确,但是在许多实际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和认识误区。只有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切实落实好各项临床安全管理制度,将过程管理贯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雪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656-1657.
[2]李萍,谭成群,刘文杨.探讨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7:18-19.
吕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