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探究实际手术室工作中潜存的不安因素,提出护理方法。结果:将干预策略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以应用,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大提高手术患者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使其高达达99%。结论:手术室的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安全隐患的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管理;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57-01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风险的医疗机构,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息息相关,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手术室的管理安全的关键,是确保病人有效治疗的前提基础。患者具有越来越强的医权意识、经济意识、法律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若出现护理安全现象,即会引发物品以及时间的浪费,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残废、死亡以及损伤组织器官等医疗事故,最终影响医院名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等。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快繁忙,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现对护理安全隐患给予分析并总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存在的隐患因素
1.1 管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而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先前规章制度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且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机制,而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质量不足等均是导致护理隐患的重要因素。比如,实施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会出现患者碰伤、摔伤;违反或不当使用设备与物品管理制度,会严重影响手术质量。
1.2 技术因素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量先进设备应用于手术室,增多新业务和各专科开展新技术,而手术室护理由于工作复杂、技术需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加,加大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风险,继而影响护理安全。
1.3 护理人员本身隐患
由于护理人员承受繁重的医任务继而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出现应变力差,精神疲乏,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事故的发生率,如:(1)若存在约束力差、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的护理人员会造成护理差错,而引发医疗事故;(2)如果没有熟练的护理专业技术,对仪器操作不当;(3)若知识面窄,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差,创造性思维不足;(4)书写护理记录的不规范,有漏签、漏写、错写,与其它记录不相符等问题;(5)与患者的缺乏沟通技巧等。
1.4 环境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患者对生活舒适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本能对手术产生恐惧感,致使加重对手术室环境倍的关注,而舒适的手术室环境既能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给予积极配合,也可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大部分现有医院的手术室环境仍是以往的风格,造成在进手术室时,较多患者常因为紧张过度而无法配合手术的进行,丢失最佳手术期,留下安全隐患。
2 应对策略
2.1 正确评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易发意外损伤环节的使用安全防范。对已发生过的护理缺陷组织护士学习,对发生原因认真分析,剖析事件产生的各个细节,寻得问题根源,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总结教训,共同商讨并制定完善的干预策略,正确看待评估工作中的薄弱点,将隐患问题尽可能的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积极开展安全干预策略,不断修订手术室各项工作规范,关注规范操作。规章制度不仅是判定和预防差错事故的法律标准,也是正常医疗行为的安全基础,对重点环节如手术前后管理,强调“五到”原则,即手到、心到、口到、眼到、记录到,并做到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医生三人共同当面清点。对各项操作常规与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到工作中。
2.3 加强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工作质量按照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标准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规章条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第一,加大质量监控方式管理,制定详细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并进行定期考核,对医护人员的自我约束,自身素质,自我管理进行全面提高,认真进行每个手术。对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并将制度贯穿于整个手术流程;第二,增加法律知识的教育,将护理记录作为培训重点,认识手术中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增加证据意识,妥善处理好病患的保护权与知情权,进而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意识;第三,合理配制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应选取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身体健康的资深护理人员担当。但因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现象,因此应结合工作量,进行弹性排班,在手术时间长、手术多时加大人力投入,防止护理工作者超负荷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结果
将干预策略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加以应用,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得业务水平提高大幅度,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也使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达99%。
4 讨论
防范手术室护理安全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具有合理的人员安排,完善的制度体系,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其自身业务水平是患者手术安全的前提保障。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还给出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与手术过程有关的每一步都做好详细的准备并加以核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业务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定期讨论安全教育与护理安全,及时处理存在的护理隐患,且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一个和谐的手术室环境,真正为患者提供满意、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淑梅,苏丽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03).
[2]陈昌珍,魏晓燕,罗丽平.手术室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2).
[3]朱秋华,周学颖,刘仲梅.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07).
徐翠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