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益气法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行性研究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2 11:41
【摘要】目的:对使用温阳益气法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每组45例患者,对比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的明显,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温阳益气方式治疗,可以有效的缓和病情,乃至解决病情,对病症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阳益气法;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45-01
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性的缺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后所引发的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的障碍,不能够将静脉的回心血量充分的排出心脏之外,而导致的血液堆积,从而引发的心肌梗死。在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发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症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中。
为此,本文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份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4±8.1)岁。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0.1±9.8)岁。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给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常规的治疗之外,再加上中药调理,采用温阳益气方式治疗患者。温阳益气方式有两种,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对患者最好的诊治方法。可以选择中药煎熬方式,选取丹参10g、桂枝15g、当归15g、白术15g等中药熬制而成,每天一次,分两次服用。也可以选择由中药熬制而成的药丸,每天三次,每次一粒。
对照组:给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常规的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方法,一般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异舒吉注射液),每小时1~2mg,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小时8~10mg。
1.3 评价指标
治疗期间,采用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以及心电图指标、抽血化验“B-脑钠肽”指标来作为对比标准,经过治疗之后,对比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
显效:患者心悸症状消失,呼吸平稳,治疗后心电图指标、抽血化验“B-脑钠肽”指标明显有所改善。
有效:患者心悸症状逐渐消失,呼吸回归平稳,心电图指标、抽血化验“B-脑钠肽”指标逐渐改善。
无效:患者心悸症状依旧存在,有着更加严重的趋向,心电图指标、抽血化验“B-脑钠肽”指标几乎没变。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中,个别患者有着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减轻药效,不良反应也消失不见。
2.3 治疗前后“B-脑钠肽”指标变化
通过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脑钠肽”指标变化,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B-脑钠肽”数值要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B-脑钠肽”数值小,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自身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心脏性疾病,并发为休克,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1]。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却是由于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不能够将静脉回心血量排除体外,导致了心脏周围淤血的堆积[2],从而引发了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为四肢发凉、身体颜色发青、腹部位置持续疼痛、心区会产生压榨性的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死亡率增加,是一种危重病症。
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采取一定的住院前处理,保护心脏功能,及时的处理患者的一些并发症的产生。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一些病情给予适当的安慰以及抑制住患者的不良情绪[3],对患者家属来说,也需要更好的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病情的治疗方案,以免导致家属亲戚在患者病情不明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抗拒治疗的情况发生。
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多数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多呈现为退行性的改变,而某些神经功能也与年轻时候相比,变化较大,中医辨证为“阳气衰弱”,因此可采用中医中的“温阳益气”治疗法进行治疗。而温阳益气法是一种纯中药煎熬方式[4],采取丹参、当归、白术、桂枝等煎熬而成,丹参、当归有着活血补血的功效,而白术温阳利血、益气活血,桂枝温通心阳。
同时,温阳益气法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5],具有一定的保护内皮的作用,影响了神经内分泌等等,都能够很好的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症。
本文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在一般性常规治疗方法上,再使用温阳益气法来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疾病,能够有效的抑制住病情的发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因此,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所采用的方式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洋,周雯倩,郝守艳等.心肌梗死后综合征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316-6317.
[2]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第9卷主题索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1):86-95.
[3]许晴,顾燕红,余小萍等.患者与家属的疾病知晓水平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982-984.
[4]杨俊波.温阳益气法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9-20.
[5]张春.温阳益气通络法改善心肌梗死重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医案[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26.
田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