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数学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08:01
摘要:如今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使得社会上极需的人才由传统型转换为创新型。传统的数学教育在当今社会上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数学教学课堂的几点弊端,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创新能力,以其为同行业的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
一、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
所谓的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进行讲述,配以板书或多媒体PPT的辅助,将数学课本中的公式,习题等内容全部的灌输给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的接收所学的内容,而且要被动的集中45分钟的注意力来理解、记忆老师讲的大量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通过理解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时还要熟练的应用,对于正处在成长中的初中孩子来说,难度很大。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数学的课堂教学。
而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活跃者的课堂教学方式恰恰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这一弊端。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研习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法,通过小组比赛等多个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法,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同学来讲,而不是教师讲。这种学习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出新的方式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爱创造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作为教师并没有那么伟大,教师只是销售知识的“推销员”。所要做的,也是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你想要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并且渴望听你说,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探索。兴趣的激发能够使得学生认为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它与教师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抓起。教师应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入到课堂当中。如,在学习利息的算法时,让学生研究哪家银行的存款方式收益高,告诉学生如果银行利息算的好,就能帮助爸爸妈妈选择获得利息最高的银行进行存款,帮助爸爸妈妈赚钱。再比如,学习概率时,让学生研究买彩票、买刮刮乐等的中奖几率以及中奖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些在学生的生活中,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得学生爱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提供创新条件—使学生能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创新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的效果肯定是不如意的。提供创新条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使得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形下,使得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师在讲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定理时,教师创建一个问题情境,如,在水田里插秧的人们是如何将每一行都插的整齐的?学生有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他就会将思维转到生活当中,在农村生活或见过插秧的学生就会很快想出答案。答案就是在水稻田的两边插上木杆,并将绳子系到两根木杆上,人们只要沿着绳子插小苗就可以将小苗的每一行插的直直的。从而导出两点确定一线这一生硬的数学定理。这一定理并不是老师讲述的,而是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出的。因而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能够很好的理解该定理,同时还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在生活中有需要的,将所学的定理合理的应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
3.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中,有这样一道相关的数学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你能说明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吗?教师在课堂讲解这道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事实上这对于学生其实是一种更高性质的要求。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从单一的定论或方法着手,要求学生要有开阔的思路,能够对已知的信息的不同方面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才会创造。
4.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反思中创造
在做任何事情后,都需要反思,反思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能够帮助人们进步。同理,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也是如此。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学生反思数学思考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进而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指导、支配、决定和监控。只有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探究原因、深入研究、寻求依据、提出异议、自我调整、发现规律、开拓视野,才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
结论
综上所述,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适合新时代学生的需求。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摒除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打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讨,将学生从以往以“学会”为目的,转变为以“会学”为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乌兰.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罗长荣.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启迪[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张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