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90后的“非主流”教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创新写作中敢于写出真我

  摘要:我们在新课标改革的道路上,除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记了受教育的对象是怎样一个群体。创新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人文前提就是要根据受教育群体的个性特点,来设置适合这个群体,这个时代的教育思维。当然不变的是关于真善美的开发和引导。面对“非主流”的90后,我们或许也可以尝试采用一种“ 非主流” 的教学态度来改观现在的一些教学难区。

  关键词:写作 创新 “非主流” 张扬个性

  为什么可以最直接表达自己想法的作文会变成学生考试中,甚至是常规学习中最大的难题?为什么可以帮助老师最直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作文批改行为会变成老师们觉得最乏味,最头痛的教学环节?

  总其原因只有一个———我们都不喜欢“假”!可是学生在书写着“假”,老师在引导着学生来书写“假”。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可是,如何才能“勾引”这批充满个性的90后向老师展示他们独有的思想和见地呢?如何才能让厌倦了格式化写作的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和欲望呢?在写作教学中要学生个性化写作,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本身,我们需要互相信任,共同改变和发展:

  一、传统的知识,用“非主流”地方式进行传达

  90后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群体,他们张扬、自信、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可一到写作就变得千篇一律,基本没有个性可言。所以教师应该尝试用学生觉得亲切的方式来给与他们想要的知识。我在讲记叙文写作中的“通过关键语言表现人物个性”一课时,便大胆的通过他们喜欢的动漫人物,娱乐界明星,体育界翘楚,甚至是他们身边的人常说的口头禅来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个性刻画,有时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可能就是那一句常说的话,整个形象就可以鲜活于眼前。通过这些90后熟悉并且喜欢的例子,用这种贴近他们的与传统教育比起来有些“潮”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语言可以彰显人物个性,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他们用起来可以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刻画文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就直接避免了记叙文只有情节而没有典型人物的重大问题。

  二、师生互助阅读,引导学生拥有更广阔的阅读视野

  90后的学生有一些自己喜欢的类型读物,如郭敬明的小情绪,安妮宝贝的小资颓废,韩寒的张扬,包括武侠和玄幻一类的杂志。教师往往习惯性的否定这些,可殊不知,认知上的否定让师生的思想距离越拉越远,况且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的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互助阅读让我们彼此信任,更扩大了我们彼此的视野。我们可以一起阅读周国平,了解这个通俗的哲学世界;可以一起阅读史铁生,了解残缺生活中的坚定,可以一起阅读杨绛,了解家庭中既可以无比和睦,也可以宽容那么个性的存在;可以一起阅读三毛,了解坦荡行走于陌生世界的大胆与洒脱;我们还可以一起阅读泰戈尔,李叔同等等文学巨擘。或许也不是这些,就是一起分享《读者》《意林》也能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文字所触动。就是这些触动让学生们相信,手中的笔是可以抒写真实的,让他们有了模仿的欲望,而有了这模仿的第一步,便也就有了写下去的可能,有了勇敢写出真我的勇气。

  三、捕捉“给力”的生活,让想象力驰骋,释放生命的活力

  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接近十年的语文学习让身为高中生的90后们,不敢在作文中抒写心里的纠缠,生活的苦难,学习的困惑,对社会真实的认知。只因考试大纲里的那一句:内容积极向上。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觉得惭愧和羞怯吗?是什么让我们在作文中迷失甚至失去了真实?错误的理解大纲,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何谈还有真我?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除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如何将生活的激情融入到写作之中。叶圣陶老先生20多年前提出的“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巴金更是用自己后半身的生命在全是说真话的重要性。

  四、尽情张扬魅力,不畏惧风格的独特

  千差外别的生活境遇造就个性风格迥异的个体,语言思想的变幻演绎出魅力独特的文章。90后将慢慢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体,教师更要用一颗接受的心内心的聆听和引导让他们敢于真实的展现自己的魅力,也让我们能更真实的了解这不平凡的一代人。

  记得半年前抛开课本做了件“新潮”的教学尝试———给学生上过一堂影视评论课,展示的是张艺谋改编自莫言小说的《红高粱》,张艺谋在当时以第五代导演新锐的眼光,表现莫言独具特色的魔幻主义色彩弥漫的中国本土人情。整个作品从导演,作者到作品中的人物、环境、风俗,无一不透露着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本以为身为早已远离那个年代,并且看似浮躁的90后对这样的作品会没兴趣,甚至会嗤之以鼻。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被其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了,课下一直和我讨论其中的打动他们的细节。有了这样的感触,他们便更深切的知道了“以我手写我心”的重要性,他们也更直观的明白了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历久常新,起码才能打动观者。不隐藏,不矫作,用自己积累的文字自由的、自然的、自在的抒写自己的生活就会拥有自己的个性魅力,就不会在写作中失去真我。

  总之,老师要有欣赏的心态,宽广的胸怀。我信奉“爱的教育”,以为“爱,定能以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出类拔萃。”所以我也常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和学生进行态度上的交流,相信这样在创新写作的探索中,学生定能写出让我们欣慰的充满个性张力和魅力的文章。

  袁姝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