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必备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已经深深地沉溺其中,离不开网络了。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创造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网络化境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大学生在享受着先进的网络教育的同时,由于心理不成熟抗诱惑能力差等多种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把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提起重视,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心理的重要性,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表现

  1.补偿心理

  有些大学生在高考中失利,在进入了大学之后找到不到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欲望,从而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还有的大学生在高中比较优秀,在大学中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当心理的美好憧憬和现实发生了冲突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从而在网络虚拟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2.模仿心理

  大学生在紧张的高考环境中脱离以后,对宽松的大学生活缺乏自制力。很多大学生都认为熟练的了解互联网有趣,也是高雅的兴趣爱好,所以就普遍存在一种从中模仿心理,周围的同学天天上网,自身也就跟着上网。很多的学生在盲目的崇拜中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不知道如何辨别真假的信息,成为了网络的被胁迫者。

  3.情感需求心理

  大学生正好处在青春期,对于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很旺盛,情感生活非常缺乏。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刨除自己的外在条件,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畅所欲言,这就导致了很多性格孤僻自卑敏感的学生更加喜欢网络,从而迷恋上网络。

  4.娱乐赌博心理

  现在很多的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研发了各种吸引人的游戏等项目,很多的网吧建立了电子游戏类的赌博场所,,让学生深深的沉溺在娱乐和赌博中不能自拔。很多的大学生为了打游戏,通宵玩乐,根本没有时间学习。

  5.猎奇心理

  网络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生永远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合适的信息,这就导致了网络永远都充满了吸引力。很多学生在进行信息浏览的时候,会收到了很多不良信息或者是黄色信息的干扰,失去了理性的思维,造成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

  6.自卑心理

  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是单亲家庭长大,存在很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很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够很好的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导致了长期都处在压抑的状态中。这些自卑心理就会让学生对现实产生畏惧,从而在网络中寻求心灵解脱。

  二、网络下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更新网络教育观念

  网络心理健康康教育是新兴的一项教育工作,心理健康老师要更新教育的观念,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教育的水平。对于出现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学生,教师要保持着耐心,平静的给学生传输相关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网络。在网络心理教育的时候,要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教育,全面的从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心理教育。

  2.整体规划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工程量大,学校要在整体上规划网络教育框架,让学生和教师能够连续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整体上规划网络教育的形势和方法,才能够让心理教育的成果更加显著。

  例如,教师在对某某学生经常沉迷于游戏而忽视课程学习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校建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在网站中找到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测试,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咨询,通过网络上虚拟和现实中座谈的方式,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其次,教师要给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逐步改掉沉溺于游戏的习惯。

  3.强化网络心理指导

  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宽松有种独特的感情,往往很容易听信互联网上的信息。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使用现实中座谈的方法,还要积极的使用互联网平台,在网络上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一些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还可以建立微信、微博平台,让学生的浏览的时候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指导的知识,对自己的心理更加的了解。教师要经常性的进行知识的更新,给学生传播正能量,让学生能够逐渐转变思路。

  4.建立网络心理档案

  网络心理档案主要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父母亲情况、文化程度等信息,以及相关的精神病史。教师建立了学生档案之后,就能够对学生的网络环境下心理状况有了明确的了解,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动态,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5.建立心理干预体系

  在网络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学校之间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究工作,认真分析大学生地域性、年龄性、性别性等原因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高效要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根据大学生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三、总结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从源头上解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要主动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性的看待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冲击,合理的使用互联网,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仲稳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4(3):52-53.

  [2] 王静.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3(4):85-86.

  [3] 雷德华.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维护的探讨[J].才智,2014(16):16-18.

  杨德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