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 接受式学习” 转变为“ 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探究式学习” 总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即所谓的问题情境式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必要性 设计方法 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即所谓的问题情境式教学。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建树较强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积极探究,逐步形成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谈谈个人认识与做法。
一、问题情境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必要性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来自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思维又起源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很难独立的从生活、自然想象中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直面新、奇、趣,感受矛盾,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如何预设情景和创设问题,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探究性学习十分重要。
根据认知理论,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愉悦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扮演好引领、设疑、解疑的角色。
二、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化学新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两相融通创设问题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经验、社会环境或自然情境相结合时,所学的知识才容易发生迁移;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件化学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事实、一项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一幅真实地反映化学现象的插图、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问题的报道等,都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机,强化自主学习的责任,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使用,最终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感受此情此景,学生的好奇、议论、猜测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强化,探究心理氛围已经形成。此时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弄清了神秘“水雷”爆炸、燃烧的原因,认知积极性受到强化,课后部分学生还设计出了“滴水点灯”和“滴水生火”的实验,学完钠及化合物的内容后,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主动实验,萌发主动获取知识的心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4.利用生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习者产生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夸张的卡通图片或动画、生动的化学史料、适合学生言语习惯的文字对白等,都能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中。
5.利用认知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三、问题情境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多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历中寻找问题,问题的难度要恰当,太简单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太难会挫败学生探究的信心,两者都是无效教学设计。
2.问题情境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因人、因课、因内容而异努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
成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