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声词叩响童诗之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儿童诗,拟声词,群文阅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12:36
——寻找小学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摘要:儿歌是儿童文学百花园里的一颗明珠,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在拟声词的儿童诗教学课堂里,我通过“情景创设、朗读引导、迁移运用”等训练之路。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学生通过朗读建构认识、通过朗读习得方法、通过朗读感知儿童诗的特点、通过朗读产生创编儿童诗的兴趣。
关键词:儿童诗 拟声词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有目的、功能性的阅读,阅读主题十分开放。低年级孩子识字少、阅读面窄、阅读水平不高,而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如何突破有限的教材,组织群文阅读?2012年接手一年级班后,这一直成为我思索的问题。
而一次偶尔的尝试,让我找准了研究的方向。
那天上课时,孩子们跟着我唔哩哇啦地读诗,手舞足蹈地感受着。“脚踩着水花哗啦哗啦哪管它雨大哗哗哗哗”,最后一句刚读完,突然,最淘气的男生在后面加了一句:“读书的声音哇啦哇啦”……
这不是早自习教室里沸沸腾腾的真实写照吗?我喜出望外,赶紧鼓励孩子们往下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么长的拟声词儿歌了。雨打着小伞滴答滴答/风吹着树叶哗啦哗啦/小朋友上学哈哈哈哈/脚踩着水花哗啦哗啦/哪管它雨大哗哗哗哗/锣鼓的声音咚巴咚巴/长笛的声音唔啊唔啊/火车的声音轰隆轰隆/自行车的铃声叮铃叮铃/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小猫的叫声喵喵喵喵.……
我告诉孩子们,像这样,仿一仿,续一续,我们就是小诗人了!
就这样,我以“拟声词”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走上了低段学生的群文阅读研究之路。
群文阅读课堂是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围绕这一思路,我设计了我的儿童诗学习模式:
一、模仿声音,趣味导入
“儿童的每一天都在模仿”,结合本组材料的特点,先播放水滴声和鸟叫声,学生听完之后再告诉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模仿哪种声音。
有趣的模仿,“先声夺人”的情境营造,使学生思维快速融入课堂。
二、自主阅读,建构认识
老师告诉大家,除了大自然里有美妙的音符,儿童诗里也有美妙的音符呢!学生既好奇又期待。这时候,让学生自由读儿童诗资料,圈出表示声音的词语,随着学生的交流汇报,建构出“拟声词”的概念。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边圈划、整合信息,对拟声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知,为体会拟声词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三、分层阅读,感知特点
群文阅读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学习,更应该关注阅读方法的引导。
本课中我选取了儿歌《啄木鸟》:
山林里托托托啄木鸟啄啄啄为树木除害虫一条不漏捉捉捉
根据这篇短小的儿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练习,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习儿童诗的阅读方法,体会拟声词的生动优美。
第一层,读准字音;第二层,模仿拟声词声音读;第三层,展开想象读。学生在读中交流感受、在读中分享体会、在读中感受趣味。学生兴味盎然,表现出了其他课堂中少有的积极性。而后我让学生应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其他儿童诗,并通过诵读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有了方法的引领,再放手学习,学生学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四、迁移运用,学会写诗。
读写结合使语言文字运用得以体现,但是低年级学生书写速度太慢,会因为浪费时间而冲淡阅读的韵味,因此我设计了以说代写的方式迁移运用。
除了上面提到“仿一仿,续一续”,我还教给孩子们“改一改,创一创”。以(英)里弗茨的《巴喳-巴喳》节选的几句诗作为学生练说的引子.巴喳———巴喳:
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见这声音/就一下子躲到了树枝间/“吱吱”一下蹿上了松树/“蹦蹦”一下钻进了密林/“叽叽”嘟一下飞进绿中/“沙沙”哧一下溜进了洞/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这几句诗句式相同,每句中暗含着一种动物。在学生读句子、猜动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叫声。接着老师提问,你能根据原诗改一改,创造新的儿童诗吗?
大屏幕出示:“(呱呱)”蹬一下跃进池塘。
于是,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了许多的诗句:
“嗷嗷”一下蹿出了密林;“喵喵”一下子爬上了树梢;“布谷布谷”一下子飞入了森林;“扑通扑通”哗啦一下滑进了水里;“哞哞”咚一下跨出了牛栏……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果真如此,孩子们精彩的发言一句接一句。我引导孩子加上开头和结尾,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就诞生了。“仿一仿”“改一改”“续一续”“创一创”的创作中,孩子们通过实践充分感受学习儿歌的快乐,老师几次想进入下一个环节,孩子们都不愿意从创造的快乐中出来。通过“情景创设法、朗读引导法、迁移运用法”等训练之路,学生不但觉得有趣,还很有成就感。
五、兴之所至,品味赏读
在此基础上,再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含拟声词的儿童诗,起到了群文阅读以一带多的作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选材料具有相关度,内容一致,都与拟声词有关。《蛋》《小狗汪汪》让人微笑,《春天来了》使人联想,《太阳睡着了》《春天是个白音盒》让人快乐,《巴喳———巴喳》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六、目标明确、广泛阅读
用拟声词扣开了孩子们热爱诗歌的兴趣之门后,孩子们学习诗歌的热情高涨,创造的诗句如同春雨夏露般稚嫩清纯,家长倍受鼓舞,纷纷主动给孩子买来童诗读本。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儿童诗歌学习的点灯人呢?
除了推介适当的童诗读物,我确定了班级每日十分钟读诗时间,布置童诗画廊,开设低年级诗歌诵读擂台赛。
为了便于诗歌在全校的学习推广,在教学实践中,我提炼出如下目标:
1.通过儿童诗的诵读,帮助学生识字,增加识字量。
2.通过儿童诗的诵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因此喜欢阅读。
3.使学生明白儿童诗的格式要求,并能在诵读中读出韵律、节奏等。
4.通过诵读儿童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读诗、赏诗中悟得道理,受到教育,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能模仿诗歌的句式说话(或写话)。
6.阅读两至三本儿童诗集,背诵优秀儿童诗30~50篇。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引领孩子感受诗歌的美丽,帮助擦亮明敏的童心,让我们携手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慧!
参考文献
[1]万光:《谈儿童朗诵教学》北京,《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2年12月10日
[2]冯杰:《漫谈儿童诗》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月
[3]罗昌芬:《小学低段儿童诗歌教学与儿童语言能力的探索》,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1月
[4]赵毅如:《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研究》
张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