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实习指导“五步走”

  摘要: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是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教学实习指导的观察和演练,总结出指导师范生教学实习的 “学———备———说———讲———练” 五步指导法,为提高师范生教学实习效果、培养合格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 教学实习 效果

  教师职业训练工作一直受到国家教委师范司的重视,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训练大纲》指导师范生的能力训练。2012 年教委又颁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都强调了能力为重,突出教师育人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各大师范院校均以此作为培养师资力量的标杆,所以,抓住实习这一环节,快速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完善学生师范性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实习主要是指师范生实习中学习成为合格任课教师,实践教学实施能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实习学校都会为实习生安排教学指导教师,但每一位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同,效果也大相径庭。不仅要有热心,还要有方法,才能帮助实习生掌握教学的实际本领。

  美国伟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并提出“做中学”,就是要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教学实习就是要掌握课堂上、学校里、书本上掌握不了、接触不到的直接经验,进而理解教学的普遍规律,将理论转化为真实有效的从教能力。任何学习都有一个过程,就皮亚杰的理论来讲就是建构,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将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理论放在相应的知识链条上,重组成为解决实践需要的知识体系。这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学习、感悟,更需要指导教师指导到位、得力。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能力,指导教师可以分五步走:学———明确任务和要求,看课学习;备———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突出重难点;说———课件说课,突破疑难点;练———课堂练兵,同步反馈;练———完善教学,磨练提升,再反馈。经过五个过程的演练和指导,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教学的基本程序和适应教学环境,应变教学问题。从职业意识到职业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学———明确任务和要求,看课学习

  对实习生来说也一样。他们刚刚入校,对学校、学生和教学内容都很陌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指导教师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做好教学的准备。1、了解自己将面对的学生状况,如年龄、学习习惯、水平等;2、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如课堂五带(教材、教案、记分册、旷课表、计划表)、课堂要求、教学程序等;3、明确教学实习的具体内容。哪章哪节哪个单元及教案和课件的书写制作要求等。经过这个过程实习生一颗悬着的心开始放下,缓解了紧张和陌生感。为其全身心备课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作为教师的角色意识,对不同阶段学校的教学要求不了解,听课是实际观摩、学习的重要过程,从思想和技能上真正实现角色转变,将讲台视为自己人生的舞台,不仅负责,更要热爱。

  二、备———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突出重难点

  实习生深入到实习学校,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自己基本不熟悉、不了解的。因此,熟悉钻研教材是教学实习的核心部分。要学会教学生,首先要掌握自己要教的内容。教学要有载体,教材就是主要的载体。除幼儿园没有固定的教材外,其他层次的教学都有师生共同使用的教材。实习生要上课,首先就要读懂、读透教材,了解知识的脉络和层次关系,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初步将想法转化为教学方案,书写教案,制作课件,为上课做好准备。

  三、说———课件说课指导,突破疑难点

  经过初步备课,实习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但一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正式授课之前解决,同时,指导教师必须细致了解实习生授课的思路和有无知识点的错误等问题,所以,用说课来了解和解决非常必要。通过课件说课,教学内容清晰具体地呈现出来,不仅知识明确,思路清晰,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而且,实习生的教学语言、教学互动、设置的问题、解决的方案等都会呈现出来。指导教师可以细致地进行指导,帮助实习生解决面对的问题,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同时,避免因实习生对整体教学不熟而带来的“回炉”现象,指导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实习生面对的教学对象负责。

  四、讲———课堂练兵,同步反馈

  实际授课的过程最能检验备课效果,也是每一位教师真正的舞台。由假想的状态到真实的演绎。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经历着这种检验。对于实习生来说,他们既紧张又兴奋,这是踏出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步。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对教育的理解和理念融为一体,通过自身的演绎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力量,是多么神圣的事情。能不能将自己的设计完整地、生动地呈现出来,不仅要专业底蕴,更要从教的信心和技能、经验。作为实习教师他们必须经过不熟到熟、从自我核心到关注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具备教学灵感和灵活性的过程。第一类反馈是学生反馈,刚听完课,感受还清晰存在,说说自己的感受,提提哪没听懂,具体真实,最可以帮到实习教师改进教学。而第二类反馈是指导教师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角度给出的再次指导和提升,是帮助实习生从“纸上谈兵”到“决胜高地”的“画龙点睛”之作。这时的指导针对性强、效果好、提高幅度大。

  五、练—————完善教学,磨练提升,再反馈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起因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化和平衡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人的认知水平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教学实习的过程就是这样发生、发展和提升的。在第一轮的教学实习后,实习生对教学整体机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等有了真实的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一定有符合自己原认知的部分和不符合的部分,进而同化或顺应,调节为平衡状态。那么,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熟练起来,因此,接下来的重复课就是做好的磨练机会。因此,实习生教学实习中应该有上重复课的机会,这样,他们会认真改正存在的问题,并能经过再次的检验,也有了进一步提升的机会。这对其今后走上从教岗位是良好的开端。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的教学实习是准教师们踏上从教生涯的云梯,指导教师就是打云梯、扶云梯的人,发挥好指导教师的作用,为教育输送优秀的师资人才是我们光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论职业学校教学的系统设计.职教论坛.2008.5

  [2]杨彩虹: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内江科技.2006.02

  [3]贾顺莲等:改进实习教学促进人才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指导.2005.05作者简介:王玉荣(1969-),女,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教育学学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

  王玉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