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实现优质高就业率的创新实践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就业指导,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09:33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案例,对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优质高就业率进行探索,并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
关键词:就业指导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继2013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2014因毕业生达727万人被冠上了“更难就业季”的称号。这意味着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实现高职毕业生优质高就业率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1.供需关系突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在1700万人左右,其中高职毕业生占五分之一。充沛的、低成本和相对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支撑因素之一。而目前,新增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
2.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
2.1 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
从本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来看,55.89%的学生选择就业,10.11选择继续深造,26.10选择就业与深造两手准备,7.90%选择自主创业。而且,2013届毕业生毕业前思想状况较平和,能基本从容面对就业,客观认识自己,但同时,外界因素的干扰,也给毕业生带来较大压力,择业前毕业生心存迷茫,部分同学期望值过高,并在择业前重视并依赖学校的推荐与指导。
2.2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可以看出:2013届毕业生中44.53%对于目前自己的工作及院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工作、学院总体情况等主要方面,感到很满意,50.01%感觉基本满意。大多数同学的就业状况符合我院就业工作“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的特点。
2.3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从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来看,57.80%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非常满意,35.80%的单位选择满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缺乏责任心,特别是吃苦耐劳精神缺失;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意识、能力不足等方面。
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主要就业工作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建院以来,学院形成了“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办学特色,建成与专业相关的2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研究所和3个省级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办学格局。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奉献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1.1 为大众办学,促区域发展,产教融合,拓宽就业市场
学校坚持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国际实施开放办学。在办学功能定位上主动融入企业发展价值链,多途径、全方位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生产劳动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实现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2 利用优质资源,创新办学体制,打造就业品牌形象
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在深入调研和人才预测的基础上,立足潍坊市“三区建设”,围绕山东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整体布局,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办学体制,积极对接区域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办好校内双选会、小型见面会,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择业空间;发挥校友会作用,以毕业生就业推荐为着力点,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做好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工作,打造就业品牌形象。
2.优化就业工作机制,实现优质高就业率
2.1 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服务、研究于一身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推进教师产教融合,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化水平,了解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
学院自2011年起,探索实施学长导航制度,各系部挑选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导航员,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由导航员担任教官,完成军训任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导航员担任上下级学生间、学生与系部、学校间的纽带和桥梁,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这种学长导航制度,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导航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
学校招生就业中心牵头做好全院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参与课程教学的实施管理,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就业咨询等工作,及时向全校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
2.3 维护优质就业市场,建立就业信息化平台,跟踪服务
组织并完善一年一度的校内毕业生“双选会”,以及各种小型见面会,积极配合各院系搞好招聘专场;加大开拓就业单位的力度,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择业空间。
构建校内外信息化平台,建立校企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面试、咨询一体化,为就业指导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目前学校和各系部都成立了就业服务协会,以指导教师团队为单位,推选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学生作为就业服务协会的成员,负责就业招聘信息的传达,同时协助指导教师完成团队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做好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600人次以上;加强专利培训工作,提高学生申报积极性。专利申请数达到1000个以上。
通过以上探索与努力,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体制,实现高职毕业生优质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2006.
[2]张桂叶.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就业的思考.文史博览f理论).2009年05期.
柳见亮 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