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课堂就是注重效率、强调教学成效的课堂。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益。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增强了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四、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五、关注细节,形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得最多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细节的要求。学生在一个化学原理完成之后,是否能有自己的思考,一个化学实验做完之后,是否能有所收获,是否能有自己的创意等等,这些学习细节的培养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知道细心观察,知道求实验证,知道创新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使这些学习细节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是高效化学课堂的特点之一。
总之,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此外,还要思考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思考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发展,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依据而思考设计。
杨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