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兴趣,学生,语文,教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08:07
摘要:语文科是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要更好推广素质教育应从语文科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兴趣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对于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语文学习的提高而不致引起学习枯燥的心理习惯,就应该着眼于“ 寓学于乐,寓乐于学”。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的可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两方面进行。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兴趣 学生 语文 教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巨大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要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走到学生中去,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1.多与学生交流,融入他们当中
多与学生交流,融入他们当中。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平等、活跃、民主的师生氛围,保持自己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力求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兴趣感。培养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产生兴趣,深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并开始信任你;参与学生们的游戏,与他们谈心,解决他们这个时候所提的所有的问题,与学生成为课下的朋友,以达到让学生了解你。
2.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思维结构,想学生之所想。这种了解应是双方的,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教师。在了解的方式上,不要采取那种直接与学生进行谈话的模式,这种直接谈话的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们不敢说真话,尤其是对一个他们还不了解的教师更是这样,可采取书面方式进行沟通,主要以周记为载体。在学生的每一篇周记当中都会写上对他们的肯定及我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诱导他们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一种间接的交流。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1.导语激趣
导语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这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有位教师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朦胧的夜晚,仰望深邃的夜空,看着那一颗颗眨着眼睛的星星,多么令人神往。天空多么神秘、多么美妙。你看,那颗颗闪烁的星星,多么像美丽都市夜晚的街灯。那朗朗的星空,就像一座天上街市。那里各种物品琳琅满目,街道上、商店里行人如棱,构成了一幅天上街市夜景图。其间,有两个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儿,来往穿梭于游人之间,欣赏着这美丽的天上都市的夜景。他们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牛郎织女。同学们,有谁能用诗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出这幅天上都市图呢?”这位老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多姿多彩、极为绚丽的直观画面,其中既有对客观景物的传神描述,又有主观感情的浓烈抒发;既有粗线条的勾勒,又有工笔细描。讲者动容,听者动情,学生怀着对天上的街市的美好憧憬,愉快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2.运用多媒体激趣
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主要是借助各种模拟形象来进行的,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影视片等。教师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作各种精美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听觉和视觉的作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声像手段,借助幻灯投影的形象直观,借助电影等视听媒体的强大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教学出现了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格局,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增强自信心,稳定兴趣
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入手。而体验成功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让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可以通过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来达到的。对学生的进步,不管大与小,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肯定。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体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的,但有时候闪光点可能是瞬间的,稍纵即逝,所以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用鹰一般锐利的眼光去捕捉它。抓好了,有可能使之获得更大的进步。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心中自然会升起更大的欲望和自信心,“下次,我要更棒!”在这些心理的催化下,兴趣也由然而生了。
4.传授学习方法,引发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时,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具体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法运用中产生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会给学生讲授许多精美的范文。这些范文,往往不是文学大师们的神来之笔,就是精挑细选的文坛佳作,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典范之作。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运用正确的方法在阅读典范之作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学习兴趣。传授时要注意: (1)、教师要用心搜集并善于总结各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自己总结积累,也可以留意报刊杂志,经过总结归纳,教给学生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怎样分析试卷,怎样学习古文,怎样阅读说明文等。(2)、要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教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题材要教给不同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自己点滴总结归纳。(3)、要循序渐进,注意掌握学习方法的阶段性,初一有初一的学习方法,初二有初二的学习方法,初三与初一、初二的学习方法是迥然不同的。(4)、要有的放矢,强化训练,使方法转化为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虽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一朝一日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走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广西教育》2008年第5期
[2] 《语文教育与研究》2009年第12期
[3] 《初中语文新教学法》2011年第3期
[4] 《中学语文》2012年第2期
周翠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