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场地、大班额体育课教学阻碍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影响到人才培养,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场地、大班额体育教学的弊端,小场地、大班额体育课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场地、大班额体育课教学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特点 弊端 措施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应用,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原有的格局,小场地、大班额体育课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阻碍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影响到人才培养,如何利用小场地进行大班额体育课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预防疾病、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体育承担着增强体质的任务,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教育是智力和体力的共同发展,片面发展智力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教育实践证明,体育运动能使大脑供氧更加充足,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有效的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促进大脑的发育,从而增加记忆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实践证明的客观规律,体育活动是磨练意志、形成上进品质的良好的途径,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敢果断、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提高小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体育的教育功能广泛,田径运动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球类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体操武术运动能够培养学生果断机智、沉着冷静等能力。
二、小场地、大班额体育教学的弊端
体育教学与场地、器材等因素相关,“小场地、大班额”的体育教学现状严重制约了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弊端很多。“小场地、大班额”现象,难以落实体育新课程理念,小学体育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生注重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耐心认真的态度,热情诚挚语言,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主动与孩子们沟通,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由于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材短缺,小学体育教师只能把较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学生上,难以实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课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建成,人数过多造成了场地的拥挤、器材的短缺,活动空间受到限制,现有条件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活动,达不到合理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体育课上不安全因素增加,教师在大量的学生面前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充分落实安全措施。因为场地小造成相互干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小场地、大班额体育课教学策略
1.合理规划场地,适时改造教材
体育是一项室外活动,是需要一定的空间场地作为活动条件的。教师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没有场地是不行的。利用学校闲置的空地,根据空地的面积合理运动场地,例如,把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空地规划成羽毛球场地,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羽毛球炼习,也可以供投掷实心球、跳远等所需场地不大的体育课用。针对小场地,大班额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造,一适应小场地活动,例如把所需场地较大的跨越式跳高,改成练习跳皮筋,巧妙搭配教学内容,提高小场地利用效率,根据各个年级具体情况,协调安排教学进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最优化使用场地,集体备课,协商器材使用,上课前合理布置学生活动场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体育课上及时强调活动范围,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富有趣味性、生动活泼方法诱导学生练习,利用生动形象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式,教师只是把动作要领进生硬地教给学生,学生兴趣不高,难以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比喻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例如:跳远腾空步教学,运用形象比喻进行沙坑、踏跳板、跳箱盖的场地布置,在跳箱盖上标注“水沟”, 腾空步是“战马过壕沟”。正确的示范,精彩的讲解,学生充满信心,跃跃欲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体育课讲解的技术动作往往要用两三节课才能完成,学生连续几节课进行同样的动作练习,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场地和教学手段,例如:跑步练习,可采用三分钟变换跑,不断变化跑姿和运动路线,左右交叉步跑、左右侧向并步跑、高抬跑、后退跑等,学生兴奋性很高。体育课要轻松活跃,运用肢体语言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小场地、大班额的实际情况,小学体育课教师依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翌,高年级体育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期刊2009(11)
[2]戴筱煊、杨清,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2010(05)
[3]李险峰,在体育教学中开拓创新思维,体育期刊2011
金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