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起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12:51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依据课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也归结出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但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中心应是围绕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时间里消化所必须接受的知识容量,并且学的轻松,学的高兴,学的有所创新。可所谓的“有效教学”具体该如何着手呢?我们觉得就是预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从这三方面入手才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本文就从这三方面做具体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一、强化预习,注重成效
教师课前设计相应的问题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而且要精心布置预习作业,预习内容难易适宜,让学生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欢愉,享受解决习题后的成功感。教师每次课前都要布置精心设计的预习任务,并于正式上课时务必严格检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给学生以正面刺激,巩固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之前,我布置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小组自备道具,排练“船上偶遇”事件课本剧,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比赛。为演活剧中人物,同学们课前查阅文章时代背景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琢磨每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朗读语气、语调、语势、语速的处理。学生排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学课文的过程。这道题设计新颖的预习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后的评议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不少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的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预习是学习的前提,课前充分预习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诱发学习兴趣,注重实效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健点是教师自己要地熟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学生口味的问题,创设有利学生学习的特定情境,运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如此方能在有限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积极配合教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1.问题要精细。因为细碎的问题学生不用动太多脑筋便可得到答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多设计一些值得争论的有思考量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设计一道“父亲上石子架抱我下来,我的以后命运如何?”题,学生肯定展开想象翅膀,为“我”设计各样的的命运结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被调动,再如《生命,生命》一文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思考,去感受课文“小飞蛾挣扎”、“小瓜苗的生长”、“心脏的跳动”三个小故事所蕴含的生命哲理,教师适当点拨,课文重点迎刃而解。学生既掌握了学法,又养成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2.创设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途径有多种,如合用录象、幻灯、挂图、表演、故事等。例
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就可用“表演议读法”进行教学。课堂上请部份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对照课本剧的表演进行评议。教师针对学生的看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理解关健字、词、句及主题思想。评议之后,教师当堂设计归纳性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概括小结,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心和语言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全文的学习得以升华、完整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学法指导。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在示范指导中启迪学生学法迁移,教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悟出语文科各种知识点的相关学法,掌握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必须加以侧重,因为文言字词的解释就是新旧知识的比较,进而产生知识迁移,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如文言文中“以”、“而”字用法教学,其必然要促使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让学生从新旧知识中找出其用法的规律,这样学生遇到相同的文言句就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行解决。
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学法的指导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之源,三者之间即和谐统一又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如运用得当能极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能极大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功效
有效教学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切都是空谈,因而教师要注意平时的自身言行,积极构筑亲切友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亲和力。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课堂用语要体现尊重、理解与坦诚,富有情感性和人文性。例如用“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比直接就“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好。教师应对学生的任何看法、反映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答案,就一些鼓励与肯定的话,对于学生一些错误的反应与理解,教师不能忽视或嘲弄,可以对学生说:“不错,有进步,但谁能帮助补充一下?”或是说“能大胆发言就是一个进步,但答案不够正确,谁能帮助一下?”学生是在教师的表扬中逐步得以进步的,一个不善于表扬学生的教师可想而知他的课堂教学肯定不是那样尽人意的,学生是需要表扬的,也乐于与表扬自己的教师相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喜爱的教师,那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万分有效。
另外,教师还要在表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懂要问,指导质疑时要循循善诱,以最简单的途径让学生掌握因疑而提出的问题。如《生命,生命》一文中,教师讲到“小瓜苗顽强生长”却又在“一两天内消逝”,学生生发了“生长与消逝不合常理,两者前后自相矛盾”之疑,教师此时应抓住时机,结合植物生长的习性、条件加以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明白其间真实用意。如此学生不仅增长了植物生长常识,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实质内涵。疑能生问,疑能长智,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正确疑问,善待每一位学生因疑而提出的问题,不能熟视无睹,或任其自由生发,应适时加以指导,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学法的指导。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倡学生质疑,其目的就是对预习、兴趣的一种促进,预习深透必然会有疑,师生关系友好必然兴趣正浓,可谓是一环扣一环,即和谐统一,又相互促进。作为语文教师若能和谐运用这三者,那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就会变得极其有效。
肖长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