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育人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现状分析

  摘要:典型育人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传承。而近年来,典型形象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被弱化,典型育人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急需我们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典型育人 大学生 影响现状

  在高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一些典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显著的激励、示范与警示的作用,而且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介体伴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在这种大发展形势下,对典型育人法的革新也是众势所迫。

  一、典型育人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典型育人是指在高校中,有目的、有组织地树立典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报告会、主题班团会、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典型精神的一种道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模式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经走向成熟,但心理还不成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普通的理论教育相对先进典型的作用来说就缺少了生动性、形象性与具体性。洛克曾反复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多是通过周围同伴而获得的,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周围同学往往是他们模仿的重要对象,大学生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很强,因此先进典型的树立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典型育人的工作机理是通过向受教育者艺术地展示周围的典型,让典型的精神打动受教育者的心灵,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这正是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典型的榜样作用符合大学生去思考、判断和选择的心理需求,触动他们内心向善的本质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劲头,这一切都可以很好地提高道德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例如前些年,在湖北高校系统接连涌现出许多大学生先进典型,由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肖栋栋,到勇斗歹徒的大学生张浩;再到胡吉伟、许志伟、高维、刘飞,见义勇为的大学生赵传宇,长江大学“90 后”英雄群体,他们己组成了“英雄方阵”,形成了大学生典型群体示范效应。

  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典型往往是时代所赋予的最先进文化的有力体现者,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向身边的先进典型模仿,我们需要在大学生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培育等工作中增加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所需要的因素,从而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解除大学生能力不足的危险,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典型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典型教育在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典型育人的作用,另一层面也阻碍了典型育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决定了典型育人的发展未来。

  1.目标选择缺乏客观真实性

  长期以来,我们选择典型往往陷入一刀切式的思维格局,完全肯定正面典型或全面否定反面典型。在一些实际生活中,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而有意拔高正面典型,脱离一个自然人的实际基础,甚至形成一种固定的“高、大、全”的形象模式。

  这种不顾实际、态意扩大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对典型的可信度和认同度降低,还会使大学生在面对典型时产生道德审视疲劳,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反而降低了典型育人的实效性。

  2.榜样宣传方式不当

  由于典型育人的宗旨就是将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大学生,而思想观念多元化和价值标准不一致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客观问题,如果我们在运用典型进行典型育人的过程中不想办法去克服,效果自然就会不理想。宣传典型就是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客观困难的环节,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择合乎发展要求的方式才是根本。

  3.践行典型的活动组织不力

  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在开展典型育人时,实践活动组织不力,难以促使大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一方面,典型育人活动缺乏周密计划和长远规划,大多是应景式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显得随意和零散;另一方面,缺乏有力的机构落实和推动典型育人实践活动,典型育人实践活动不是自发开展的,它需要机构组织推动;还有一方面,不少典型育人实践活动的功利化色彩太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典型精神的主动性。

  三、大学生典型育人的完善对策

  在进行大学生典型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出运行大学生典型育人质量提升模式的基本思路,从而完善大学生典型育人理论体系,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1.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典型育人方法

  大学生典型育人要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方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大学生典型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方法运用不当。因而,要提高典型育人的效果,必须创新和改进大学生典型育人的方法。第一要避免形式主义,不搞应景式活动,要切实履行增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不能拿来应付上级领导的形式;第二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不能搞单一的宣传,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模式,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去选择符合科学规律的手段;第三要创新,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方法,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社会背景都有很大的个体性和时代性,切忌没有调查而盲目选择不当的手段。

  最近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就出现很多典型教育的相关主题网站,开辟榜样文化专题论坛,通过BBS论坛、博客、QQ群和电子邮箱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甚至还有利用网络游戏这一吸引学生的方式开展榜样教育活动。这些都是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增加了其影响力和实效性。

  2.加强和改进榜样的选择和宣传工作

  管理学有一个观点:“过程不可控,结果不可控。”这说明过程对结果的影响十分重大。大学生典型育人的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正是因为过程出了问题,才最终导致典型育人的效果不理想。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典型育人的问题,必须从过程入手,抓好典型育人的选择、宣传以及践行大学精神的工作。要恰当而正确地选择典型,要有效地践行典型的精神。

  3.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典型育人质量提升的评价系统

  评价工作是大学生典型育人质量提升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典型育人质量提升模式持续运行的保证。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和衡量大学生典型育人质量提升模式运行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典型育人质量提升模式的运行程序。

  道德教育关乎未来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建立,因而有效的典型育人模式必定能促进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对我们大学生的正确人生定位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大学生英雄模范典型育人机制.2007

  [2]但继恩.湖北省高校大学生英雄模范典型研究报告.2009

  [3]熊莹.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增强团组织育人功能.2010

  [4]费长生.用身边的德育育人.2010

  张宝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