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盛唐的诗苑里,岑参就是“边塞诗派” 最杰出的代表。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边塞诗作的奇特、峭拔。他的诗,给人的艺术感受是新奇的;在饯别与送别的描绘上,也突出了奇的特点;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奇特的色彩。岑参创作了70多篇诗作,内容多彩纷呈,风格奇丽,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
关键词:边塞诗 奇丽 风格
盛唐以来一百多年,由于民族矛盾,扩充疆土,因此边境战争频繁发生;加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诗人开始目光投向边塞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更是把边塞当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径,在这种条件下,就不断有“边塞诗人”应运而生。其中岑参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成就最高。
一、写实之“奇丽”
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茫茫沙海,巍峨雪山,风沙迸面,乱石飞奔、利如刀,走马蹄脱、血流……奇冷、奇险、奇苦的景象,风云变幻、冰天雪地,风刀霜剑,艰苦异常的环境,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奇异无比,使人惊叹不已的世界!所有这些,岑参给我们展现了一副边关神奇雄浑的巨幅画卷,令我们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但它又是边关生活的真实再现,与屈原的上天入地,驰骋天地的想象不同,岑参所言,其诗作中某些新颖的警句和奇特的意境,并非诗人主观臆想凭空创造。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其内在生命在于———真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外早寒,风云变幻无常,当飞雪随北风铺天盖地而来,奇寒难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时。面对千树万树雪压枝头的山原,诗人以梨花盛开的春色比喻,在广阔无垠天寒地冻的边地,展现出江南盛春梨花似海的绚丽春光,令人忘却冰雪奇寒。这雄奇瑰丽的美,是天寒地冻、风雪狂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乳交融的,当中包含盛唐时代蓬勃向上精神,岑参“也知寒垣苦”(《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但他怀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信念,面对边地严严酷的自然环境他却毅然前行。由于有这种信念,他面对边塞的山川景物,生活,自然就由陌生、好奇到熟谙热爱,然后诗人以无畏的热情去克服思乡愁绪,去看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去赞美艰苦卓绝的征战生涯,进而以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边地各种各样奇丽的美。这些事物又都是新鲜的,充满神密的,岑参无意求奇,却又奇在其中,这也是他的特点。
二、语言风格之“奇丽”
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的运用上平谈而奇丽,如“剑河风急雪片阔”句,以一“阔”字,描写剑河雪片之大,写出了雪片极其迅猛,也写出雪片厚而重,是写实,既不同于谢道韫“末若柳絮因风起”,状江南雪花之轻盈,也不同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之夸张;又如“平沙莽莽黄入天”,以“莽莽”二字描写沙海无垠、天低野旷,整体景物雄浑。“莽莽”二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其精确,精确而体现为奇丽;再如“飒飒胡沙迸人面”句,以一“迸”字,描写飞沙走石扑面而来的威力,逼真传神,然“迸”字也属平淡无奇的动词,但感之却使人如入幻境;诸如“轮台九月风夜吼”的“吼”字,“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割”字,“衣裘脆边风”的“脆”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名句,读之也使人感觉字句真切自然,描写诗人见闻感受,均无夸张之痕迹,又有新鲜奇丽之妙,将人们未曾领略过的边地风光或逼真地描摹、或精确生动地比喻。岑参边塞诗中于塞外山川风光景秀,于如实描摹中自然奇丽,妙语警句,有似方外飞来自然浑成。
三、艺术色调之“奇丽”
艺术色调的奇丽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则体现于对边地风光的描写,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主体体现的是奇冷、奇寒,这也是边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诗人却以奇丽的风格表现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是春花,却胜似春花,是一种多么美丽的精神境界,在奇冷、奇寒中透露春的讯息,这讯息不是真实的季节物候之变,应该来讲是诗人美丽心境外延。诗人将雪花看作将开的梨花,在奇寒的边地中吹来的一丝的暖风,这种美丽的心境,连贯全诗。所以面对冰冻、愁云、白雪、胡琴、琵琶,这些看了令人心冷,听了令人幽怨的声音,在这样严酷的自然面前,诗人的心中却是美丽的,从这些我们看出诗人美好的情怀及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如在《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首诗中,寒风怒吼,积雪奇厚,寒冷到“都护宝刀冻欲断”的地步,然而岑参的诗中却忽然出现“青青松枝”。美丽的生命在寒冷中傲然挺立。所以说岑参的这些诗,是对生命的讴歌,对美的追求,诗的风格之丽,无与论比。
岑参边塞诗的风格评价,历代都离不开“奇丽”二字。宋严羽认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1];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2];明胡应麟认为: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盛唐高适之浑,岑参之丽……”,“岑句格壮丽,高情致缠绵”。[3]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充满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书中还引用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的诗句,说明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文物[4]。由此可见,悲壮奇丽是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
注释
[1]严羽:“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
[2]殷璠:“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
[3]胡应麟:“盛唐高适之浑,岑参之丽……《诗薮》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艳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