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体会 快乐感知——识读乐谱能力在低年级的初始准备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识谱兴趣,趣味体验,多感官参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10:11
摘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也是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体。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课标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要想在小学中高年段有初步的识谱能力,则需要在低年级教学中有一个前期的知识储备,也为中高年段的双声部教学做铺垫。本文结合音乐课堂实践,提出了对识谱兴趣、趣味体验、多感官参与的一些策略研究。
关键词:识谱兴趣 趣味体验 多感官参与
识读乐谱,在音乐教学中一直是教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课程标准(2011版)》中都提到了“识读乐谱”涵盖的内容主要有:1.认识节奏符号、音名、音符、休止符及常用记号;2.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1-2年级),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3-6年级)。
虽然低年级没有强调跟琴声视唱简单乐谱,也不需要有初步的识谱能力,但是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并能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要想在小学中高年段有初步的识谱能力,则需要在低年级教学中有一个前期的知识储备,也为中高年段的双声部教学做铺垫。因此,我从趣味体验,多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 参与来提出识读乐谱能力在低年级的初始准备很有必要。
一、利用图谱引发学生直接感知
识谱教学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中,甚至在欣赏教学和乐器教学中都有体现。识谱能力主要可以从音高、节奏、节拍、旋律等方面来培养。
1.图形谱感受音高、音长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有直观的视觉感受。音有高低、长短、疏密、强弱等要素,低年级学生尚没有固定的音高、长短、强弱概念,因此,把这些抽象的,纯理论的音乐要素转换成直观、简便的视觉感受就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小蚂蚁搬米粒》一课中,一只小蚂蚁和一群小蚂蚁的力量对比以音高对比的方式呈现在乐谱中,我在课件中借用一只和一群小蚂蚁的图片进行高低,大小制作,最后形成了形象的图谱,再把这一图谱和原有的五线谱做了比对,这里的五线谱和图形谱起了一样的效果,五线谱也变成了一种图形谱。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得也更带劲了。
2.三线谱巩固旋律
低年级的学生学唱了很多首简单的歌曲,熟悉的歌曲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可以介入三线谱的学习。三线谱是指遇到只学习三到五个相邻音符时所用的简单的记谱方式。通过三线谱的学习,学生再次巩固了音程,也为演唱旋律形成一定的审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在二年级下册《乃哟乃》中只出现了1 3 5三个音,要让学生唱准1 3 5以及由这三个音组成的音程甚至旋律,就必须要学生对这三个音的音高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定了三个目标都是通过各种方式唱准这三个音1 3 5。在黑板上划了三条线分别记上1 3 5,接着由下往上,由上往下,交换顺序等等,学生不仅记住三个音的音高,还唱会了15,13,35,51等音程。像类似的一首只有几个音的歌曲我觉得用上这种认谱方式还是挺不错的。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看乐谱本身是枯燥的,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短暂,要想学生的思想一堂课都集中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教师是需要课堂艺术的,学生能自主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识谱游戏就是教师的艺术和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习乐谱自然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让很多学生变得轻松自然,心情愉悦。
游戏一: 《音阶接龙》
学生经过多次齐唱音阶和音程之后会有固定的音高概念,于是我尝试让学生接龙演唱音阶,每位学生担任一个音符任务,熟练之后再交换顺序,熟悉这种演唱方式之后再练唱音程,学生兴趣浓厚,为学生唱准各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在欣赏歌曲《哆来咪》前,我先让学生齐唱上下行音阶,然后一排由矮到高的学生按顺序演唱上行音阶,再由高到矮地演唱下行音阶。最后几组学生同时进行这个音乐游戏。甚至做到老师点到哪位学生就请这位学生唱准自己代表的那个音符。每位学生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音准,也培养了学生的默契程度,更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乐谱的兴趣。
游戏二: 《红绿灯》
在学生学会了简单歌曲,并对音阶有了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内心音高的记忆,学生则可以尝试《红绿灯》的游戏来巩固音高概念。
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红灯停绿灯行”,制定相关游戏规则———红灯听,绿灯唱。学生听音时可以伴随着看柯尔文手势,这样在绿灯唱时就能唱准听唱的每个音,给学生巩固了音高的概念。
三、利用手势触发学生实际训练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征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在低年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柯尔文手势带给学生一定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熟悉乐谱,唱准乐谱。
在音乐课上,我教会了学生柯尔文手势怎么表示音阶,第一阶段是一年级的时候教两到三个音符3 5 6的手势,熟练之后我时常会让学生听音看手势然后唱出一个个音符;第二阶段二年级上学期学会了12345的手势,很多节奏宽松的歌曲都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第三阶段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1234567的手势了。学生利用自己的听记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了熟悉乐谱的过程。教师通过柯尔文手势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了学生学谱的兴趣。
工作五年以来,我十分关注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求扎实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认谱水平,使学生喜欢并参与认谱、识谱、学谱、唱谱。我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提出“音高游戏提升认谱的兴趣;节奏训练感受识谱的魅力;节拍体验感知学谱的韵律;音阶排列体会唱谱的力度”四个识谱教学策略,并结合相关课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课堂识谱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
[2]《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
[3]《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
[4]刘树仁.《小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5]《中小学音乐教育》【J】.2014第三期
常超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