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学习语文方式的转变,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的转变,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开展课堂合作学习,加强课外的阅读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致力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语文课应怎么上,一节语文课怎样上才算是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产生的新的困惑。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一、强化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候所受的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面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而且,不但他们自己,社会和国家也得到无限大的利益”语文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切合实际的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起点也随之提高了,这无疑对传统教学形成无形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面: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对现代课堂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人格魅力的影响,而绝不是以权势、地位、学术的影响。从人格意义上讲,师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学生不仅要尊师,教师也要爱生、更要尊生,爱生是一种情感,尊生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了,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一种默契、一种和谐,个体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畅所欲言,表达思想,体现情感,师生才能对课堂产生一种期待、一种冲动、一种依恋,彼此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产生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2.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处于无序的状态,要有规定的自己的任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学生的活动,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尽可能考虑得详尽一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效果,把握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的讨论尽量充分些,做到既充分讨论,又不浪费时间;既寻求共同答案,又能展示各自的个性。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在共同的学习中构建积极向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彼此愿意合作,分享自己伙伴的成果或小组的共同成果,小组内达成共识并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直至问题解决。

  3.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心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彼此欣赏,共同分享。不断采纳对方的意见,修正自己学习的进程,平等的进行交流,耐心、细致的听取别人的发言,尊重每一位发言者,包括教师的讲解。对不同的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允许交换,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可以相互辩论,教师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发表的意见,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要有包容的雅量,要有耐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的幼稚,甚至犯的可爱的错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某些问题可采用暂缓评价的策略,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教师还应允许学生对某些问题保留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

  4.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领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新型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教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关注课堂学生的活动面、活动量、活动时间,以及活动效果等等。教师对有些问题的探讨应站得高、看得远,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领,突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见解,点拨学生由于经验、水平、阅历的限制而根本无法品味出、感悟到的内容,以教师自己的经验及体验加速学生的“自悟”。

  三、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语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吸取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校外。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用好教材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三年内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计算一下,平均每月学生的阅读量应不少于72000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400字,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做到的,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的,学生的阅读量还应有较大的突破。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书的要求,编写了“专题? 名著推荐与阅读”,如第一册语文就向初一学生推荐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进行阅读指导,栏目有“推荐、阅读”、“思考、交流”、“精彩片段”、“附录有关资料”、“写作、活动”等,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渴望,让学生去阅读原著。语文教师对“专题? 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处理,绝不能让学生只看语文课本,教师不能只教“专题?

  名著推荐与阅读”上的文字,要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阅读文本。

  2.让学生走向社会,用好社会资源。教师还应用好生活中的一切语文资源,引导学生读书,如带领学生去看一部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影,然后组织讨论,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讨论电影与原著的区别。就某一部由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也可指导学生观看,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师也可利用讲故事、精彩片断的介绍等,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课堂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化,“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李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