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探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素质教育,措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2 15:37
摘要:小学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入手,通过分析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小学 素质教育 措施
人的素质本来就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但它的确又时时刻刻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作用。目前,什么是高素质的小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有些也的确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体育还有各级运动会和各种竞赛,大概可以看出某些人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但和“德智体全面发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降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入手,通过分析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就教育角度而言,人的所谓素质就是以其先天的禀赋加之在后天环境里不断得到完善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了社会的分工之后又出现所谓政治的、军事的、文艺的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素质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着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人活在世间是时刻要学习的,通过学习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接踵面来的问题。一切学习都是在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文化就不能进行学习。所以肯定地说,文化素质就是以上所及的素质中的素质。一个人想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就得首先把身体锻炼好,所谓健康的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思想道德也得修养好,否则就得不到人民大众的欢迎,就会落伍。想当个艺术家,就得设法提高艺术素质。要参加国防建设,保家卫国显英豪,就得提高军事素质。如此这样,就得经受教育。受教育的优与劣,大大地决定了人的全面素质的高与低。从这方面说,即将全面推开的素质教育理应优于以往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主旨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也一直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但是,应该说,这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归式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而提出的理想目标,并不具有充分的客观现实性。
1.科技综合化
现在的各门类学科各层次分支不断交叉,加速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依赖和融洽,科学和社会之间发生重大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探索、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全面发展。
2.发展整体化
目前的社会是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中心,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和依靠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的终生教育,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从小学至大学期的正规教育。那么为什么说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小学教育呢?主要原因有:
1.生命周期原理
我们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显然在蹒跚学路、呀呀学语的幼年期就进行素质教育太早了,在饱经风霜、耳顺目衰的生命晚期已不可能进行素质教育了,即使在血气方刚、精力充沛的青壮年期进行素质教育已为时太晚了,因为在这时有太多的工作要他去干,他已没有时间享受这份特殊待遇了。因此只有在心理和身体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少年期才是接受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
2.历史经验法
大家熟悉的莫扎特六岁作曲、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人在少年期不仅有非常的才智潜力,而且通过合理教育发掘及自己的刻苦努力,终究会成大器的。这种少年才俊通过早期苦心励志的锻炼而成就绚丽人生的故事,古今中外都是举不胜举的。
3.制度法则
根据《教育法》,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继续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础的数学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必须继续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2.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3.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4.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5.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
五、总结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目的就在于强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毋庸讳言,教育教学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的时候也会有不得已的情况,但指导思想应该是明确的,大家都应该了解,教育本来就是一个长线工程,素质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良好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需要长期的诱导和培养。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精神,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白广志
